廣東省物價局下屬檢查分局局長馬云表示:“在檢查中我們確實發現有不少乘機炒作,牟取暴利的中間商,對于囤積居奇、消極經營的商家和廠家我們現在已經登記在冊,秋后再算賬。”
本報記者 熊劍鋒 發自廣州
“廣東省物價局已經向省政府提出了(建立能源戰略儲備機制的)建議,省政府已經指示廣東省發改委將建立能源戰略儲備機制寫進廣東省‘十一五’能源規劃。”廣東省物價局的一位高層在昨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
官員稱壓力比非典時還大
“廣東目前有八個地級市對低保戶進行燃氣補貼,兩個地級市對流通環節進行補貼。”廣東省物價局副局長馬壯昌對記者表示。
目前,高企的氣價(廣州市15公斤大瓶為105元左右)不僅從心理上突破了消費者的底線,更是對居民的實際生活,尤其對低保等困難群體造成了較大的影響。
“這次氣價對政府的執政能力來說是一次考驗,我現在的壓力比非典的時候面對各種商品亂漲價的壓力還大。”馬壯昌表示。
早在1月16日晚,國家發改委在其網站上發布通知,明令液化氣生產企業不得擅自提高價格,并且督促各級政府進行干預。對于像廣州、深圳這樣液化氣價格放開的地區,要建立價格上漲應急預案,當價格發生異常波動要及時介入。
廣東、廣西、海南、江西等華南六省部分地區目前已經開始對低保戶進行燃料補貼。其中廣東已經有八個以上地級市直接對低收入群體進行燃料補貼,兩個城市對流通環節進行補貼。廣東省物價局價格監督處的官員說,全省總共7萬多戶的低保戶被納入補貼范圍,到目前為止安排的補貼金額超過400萬元。
此外,1月16日廣州市政府召開緊急會議宣布,對全市23000輛液化石油氣公交車、出租車,每升石油氣超過物價部門核定的3.02元后,其中政府將承擔一半,預計3個月將補貼4600多萬元。
“最好直接補貼到低收入群體手上。”馬壯昌說,“實踐證明,這樣的效果比較好。”
“炒作企業秋后算賬”
“在檢查中我們確實發現有不少乘機炒作,牟取暴利的中間商,對于囤積居奇、消極經營的商家和廠家我們現在已經登記在冊,秋后再算賬。”廣東省物價局下屬檢查分局局長馬云說。
對于氣價上漲的原因,政府部門的看法也在開始發生改變。廣東省物價局的一名市場監督處的官員說,廣東省的液化石油氣進口企業目前的成本確實并非就是現在國際市場的液化石油氣價格。
一方面,由于液化石油氣進口企業從訂貨到收貨期間有一個近40天的時間差,因此當前各大進口商到岸的液化氣還是在去年11月底下的訂單。另一方面,六大進口商都建有儲氣罐,在去年12月23日采取應對措施之前,庫存容量大概在12萬噸的水平,而目前廣東省每月液化石油氣消費量為40萬噸。“這只是我們不完全掌握的信息。”這位官員表示。
“但是我們給各個進口商批的批發價,實際上已經考慮到了合理的利潤水平。”這位官員說。據了解,在實施提價報批的制度以后,實際上廣東省物價局批準給各進口商進銷差價還略比干預前的高一些。
在實施價格干預措施以前,廣東省最大的液化石油氣進口商的深圳華安液化石油氣有限公司進銷差價是405元,實施提價報批制度以后,第一次批準的進銷差價為406元,第二次批準的是480元,廣東省另外一家主要液化石油氣進口商潮州華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進銷差價也從270元提升到406.9元。和之前相比,實際上這些企業的利潤并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馬壯昌說。
在這場市場主體和監管部門的博弈當中,政府的處境頗為被動。“盡管我們已經考慮到了企業的利潤,但是企業的本質是以營利為目的,他們有強烈的提價沖動,會采取惜售限售等各種手段獲得更高的利潤。”廣東省物價局市場監督處的一位官員說。
據介紹,為了了解和獲悉各地的氣價走勢,廣東省物價局先后兩次分別組織了四個調查小分隊和五個小分隊深入廣東省各個地級市突擊檢查氣價走勢以及政策執行情況。“我們確實在中間的流通環節發現了不少乘機漲價的。”馬云說。
對于記者提出的是否有中石化和中石油下屬企業的問題,廣東省物價局參與發布會的官員們沒有作出正面回應。但是馬云向記者確認,在檢查過程中,除了中間商之外,也發現源頭企業存在哄抬物價的現象。
物價局調查發現,同時存在的還有地區歧視現象,即本地煉化廠所產液化氣只提供給本地中間商而拒絕提供給鄰近地區等問題。馬云表示,目前考慮到保障供應,暫未進行處理,但是在適當的時機將依照價格法進行“秋后算賬”。
廣東將建戰略能源儲備機制
“平抑物價和氣荒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增加供給。”廣東省物價局的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據這位官員透露,廣東省物價局向廣東省政府提出了建立能源戰略儲備機制的建議,廣東省政府已經指示廣東省發改委,將建立能源戰略儲備機制寫入即將編制的廣東省“十一五”能源規劃當中,“目前還沒有形成文字性的東西。”該官員向記者表示。
記者隨后向廣東省發改委的工作人員求證此事,但是記者聯系的多位工作人員均拒絕對此事發表評論。
此前中山大學珠三角研究中心的一位教授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和其他地方相比,廣東建立能源戰略儲備機制動力更加迫切。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廣東省能源對外依存度更高。
據了解,廣東省全省2900萬液化石油氣用戶,每年所需的五百多萬噸液化石油氣,除了從國外進口80%外,還有12%需要從全國其他省份購買,本地的三大煉化廠只能供給本地8%左右的用氣量。
能源對外依存度過高,讓廣東省經濟在頻頻來襲的油荒氣荒面前顯得格外的脆弱。
在去年夏天,廣東省整個珠三角經歷了一場影響廣泛的油荒,在那場油荒當中,不少企業被迫停產,整個社會生產生活都受到巨大的影響。
目前的氣荒也讓不少行業頗受打擊。據了解,此次民用液化石油氣氣荒已經影響到了工業用氣,“用氣大戶”印染廠、陶瓷廠、玻璃廠和電視機顯像管廠等。記者了解到,因用氣緊張,很多廠家已減少生產量,而這些廠家正是一些珠三角城市的支柱產業。
前述這位教授表示,油荒、氣荒使得原油開采、成品油銷售和石化上中游等行業將因此而受益,石化下游及耗油大戶將受到嚴重的沖擊;而宏觀上的危害更大,它將推動下游產品價格上升,形成非良性的部分工業品價格上漲,如果持續時間較長,還將形成通貨膨脹。要避免這種能源危機對經濟運行的巨大傷害,建立能源戰略儲備將是一個必經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