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危害健康商品為何沒能在生產階段查出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4日 18:15 中安在線-安徽日報

  陳芳 

  端午吃粽子,六一兒童樂。不過近日媒體披露的兩則新聞,卻讓你端午不敢吃粽子,也給兒童節的歡樂氣氛大潑冷水。一則新聞說國家質檢總局對粽子產品進行了專項抽查,發現有10家企業生產的15種產品粽葉中銅的測定不合格;有13家企業生產的17種產品中大腸菌群不合格。個別樣品在抽查中被檢出摻加了硼砂

  ,粽葉經硫酸銅等浸泡過,而這些都是化學材料,這樣的粽子真正成了“毒粽子”。而據《每周質量報告》報道,浙江有些廠家竟然將回收來的廢舊光盤用硫磺浸泡漂白后,制成發黃有毒的嬰兒奶瓶銷往全國。

  這兩起有毒商品事件有個共同點,即質量問題都是在流通過程中發現的,目前被查出的很多偽劣商品,也大多是通過質量抽檢或媒體曝光發現的。那么為何廠家明知道化學材料和廢舊光盤對人體有傷害,還敢生產出有毒的商品來?為何原材料明顯存在問題,他們的生產還能繼續進行呢?顯然,這都跟生產過程中的監管乏力有關。商品質量問題要從生產這一源頭抓起,而且要把源頭管理當作重中之重。可惜的是,因為生產源頭上的監管缺失,廠家用什么原材料,生產過程是否衛生,這些問題都少有人管。

  一方面,生產過程的監管主要是由本地的監管部門負責,但企業生產出的“有毒商品”往往銷往外地,受害地所在的管理部門遠在幾千里之外,而且市場流通中產品眾多,自己的商品被抽查的可能性極小,這使得廠家敢于冒被查處的風險。

  另一方面,由于地方保護以及懶政思維等原因,使得很多地方的生產過程監管變得乏力甚至完全喪失。即便是檢查,也往往是提前告知,或是采用并不嚴格的檢測方法。

  每次媒體披露商品質量問題時,消費者都對那觸目驚心的生產過程憤怒不已,并對自己所買商品的質量心存懷疑。事實上,這個時候應該感到臉紅的,是當地的監管部門。正是由于他們的失職,才導致有毒商品流向市場。因而在追查有毒商品的來源,追究相關生產廠家責任的同時,更應該分析當地監管部門何以失效,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