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公交一卡通:咋成了卡而不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7日 19:22 正義網-檢察日報 | |||||||||
作者: 李國民 擱淺幾年之后,北京公交一卡通5月10日重裝上陣。與幾年前備受冷遇的情形大不相同的是,僅5月10日一卡通系統開通的當天,北京就有342.7萬人次刷卡乘車。 當我從眾多媒體上看到這則消息的時候,還不禁有些疑惑:市民的觀念為何在一夜
說市民“迫不得已”,決非我信口雌黃、無事生非。不信,請看看推行一卡通后混亂的站臺、擁擠的車廂、滿腔怨氣的乘客和喊啞了嗓子的售票員——“沒有不罵的”,一位同事如此評價。這樣的一卡通,市民可能心甘情愿地購買和使用嗎? 據稱,推行公交一卡通,是為了提高乘車效率、優化公交資源配置、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然而,我們看到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在改為單門刷卡上車的情況下,上車擁擠,下車費勁,公交車停站時間拖長,并導致道路擁堵,乘車效率不僅沒有提高反而大幅度下降,城市交通壓力不僅沒有得到緩解反而進一步加劇。 更現實的擔心還在于,一卡通由發卡充值、車載檢票、數據采集和結算清分等幾大系統組成,一個完整的結算流程為:購卡—充值—刷卡—數據采集點—公交分公司—總部結算分中心—一卡通結算中心,這幾個環節中,每一個環節都有可能出錯,而每次可能出現的錯誤,無論對乘客、司售人員還是公交公司,都可能帶來一系列的麻煩。一卡通系統開通才短短幾天,經媒體報道的乘客刷卡出錯等情況就已經不勝枚舉,而乘客遭受損失后,如何取證首先就是一個難題。 另一方面的情況卻是,推行一卡通的軟硬件投入巨大,基礎設施投入驚人,售票員、站臺服務人員不減反增,節省出來的印刷紙質車票的費用,遠遠不足以抵消一卡通推行過程中的巨額投入。難怪有網友質問:如果把這些投入用于購置車輛、增加運力,對于提高乘車效率、優化公交資源配置、緩解城市交通壓力,不是更加行之有效嗎? 城市交通壓力是一個全球性問題,解決的方法多種多樣,但其核心之處是要符合當地的社會現實。推行公交一卡通被稱為實現城市交通信息化的必由之路,對此,我并不反對,但信息化建設也必須與現實條件相適應。北京市每天有1100萬人次的客運量,公交線路多,路途長,換乘頻繁,對于這些現實情況,在推行一卡通之前就應該有充分的認識和論證,否則,只能是事到臨頭方感手足無措。北京市早在2001年6月就開始在20余條線路的422部車輛安裝一卡通系統作為試點,2003年4月就開始全面試運行,可遺憾的是,時至今日,問題依舊沒有得到解決。 看著站臺上排成長龍的公交車、怨氣沖天的乘客和司售人員,我真想問問有關部門:早干嗎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