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湯圓無須與洋玫瑰PK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5日 11:17 紅網 | |||||||||
今年的元宵節,與情人節相隔一天。除了花燈的熱鬧、團圓的情濃,有人說,元宵節也有“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的浪漫;于是,“土湯圓”與“洋玫瑰”,被人拉上了PK臺。 一面是188888元的情侶餐,在上海灘豪華登場,一面是企業要給員工辦一場“湯圓宴”,卻找不到承辦的酒店(2月12日《中國青年報》)。“元宵節為何不敵情人節”,就成了
沒有情人節的時候,元宵節再熱鬧,也不過是吃湯圓、鬧花燈、舞獅滾龍接財神……雖然湯圓可能甜得發膩,花燈也只能輝煌在蠟燭、油燈時代,而滾龍舞獅到了家門口,是要靠紅包打發的……這一切都架不住好容易盼來一個節,容不得你不變著法子找樂。等到時過景遷,只能抖落出湯圓、花燈和舞獅滾龍的元宵節,無法不走衰。忌糖忌油的人越來越多,湯圓的市場必然越來越小;霓虹燈、音樂噴泉相繼登場,花燈早就成了“落花流水老宮女”;滾龍舞獅進了城,恐怕也進不了保安把守的小區大門。尤其是傳統節日曾被當作“封建文化”加以清除,動不動就講“與傳統進行最徹底的決裂”,像我這樣的城里人,生活了半輩子,幾乎就沒過過元宵節。 在民俗家的眼里,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基因載體。在許多傳統節慶都消形匿跡的時候,生機尚存的元宵節,就格外彌足珍貴。誰讓春節受到了圣誕的挑戰?誰讓中秋隨著月餅的不討彩而漸行漸遠?如今到了情人節的當口,元宵相形而“冷”。于是,就有了“保衛”之說,就有了“土湯圓”與“洋玫瑰”的PK。 其實,“土湯圓”強調的是群體,“洋玫瑰”張揚的是個性;“土湯圓”重在滿足物質需求,“洋玫瑰”重在滿足情感享受;過完元宵才算過完春節的老皇歷,隨著7天長假一過就須上班,成了明日黃花;越是分離越需要思戀的有情人,則需要一個情人節來傳達情感。它們可以共存,無需排斥。民俗學家只說“母親節”補充了中國傳統節日的空白,其實,情人節也是一個空白。“七夕”只是女孩“乞巧”練習女紅的節日,扯上鵲橋相會,也只證明愛情慘遭了蹂躪,實在不宜用來祝福愛情。元宵也不過是個燈節,有了燈火,便于夜行,才有了形形色色的熱鬧;青年男女以觀燈為借口,才有了元宵之夜的“人約黃昏后”,并不專為愛情而設。非要在一個被“滅人欲”閹化過的國度找什么“情人節”,實在有些荒唐與滑稽。 和諧社會,需要和諧文化;文化和諧,來自于文化多元。對所有優秀文化,既要有繼承的責任,也要有接受的胸襟。多一個節多一份商機,多一個節多一種期盼,“土湯圓”照吃,“洋玫瑰”照送,即使元宵節與情人節撞到了同一天,也不妨吃完“湯圓”再送“玫瑰”,有什么理由非要PK呢? (稿源:紅網) (作者:慕毅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