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政策漏洞引爆開發區婚姻大戰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21日 20:46 《時代信報》 | |||||||||
北部新區人和鎮附近的農民因新區開發而成為安置對象。一些農民發現了安置房中的政策“漏洞”,開始上演“離婚”、“結婚”大戲。在婚姻登記處流行這樣一句話:不離婚的是傻兒,離了婚不再婚的是更大的傻兒。 今年1月,重慶高新區管委會新政出臺,希望堵住其中政策“漏洞”。但這一舉動卻惹惱了一些村民。不久,60多名社員集體以政府“反復無常”為由,將其告上了法庭。
離婚率高達98%,當地人1.5萬元高價尋求結婚對象 記者 邱敏 報道 喜氣洋洋 孫子背奶奶去離婚 2月17日,細雨綿綿,重慶正遭受倒春寒侵襲。上午9點多鐘,人和街吉樂村92歲的楊太婆,趴在孫女婿張海的背上,冒著嚴寒急匆匆地趕往人和街道婚姻登記所。但他們還是來晚了,辦手續的人密密麻麻,早已排起了長龍。 在人群中找了半天,張海終于找到了他奶奶新婚不到兩個月的配偶王老頭,因為雙方僅僅見過一次面,52歲的王老頭問了半天才確認,雙方便拿出證件去排隊登記離婚。 楊太婆眼睛失明,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和孫子在搞些什么。她十分肯定的告訴記者,他老伴不是旁邊這個人,而是姓陳,現已91歲了,呆在家里。 其實她并不知道,他的兒子和孫子早就讓她和老伴離了婚,然后“嫁”給了江北這位王老頭。“結婚”不到兩個月,他們今天又來“離婚”,這已是孫女婿張海第三次背她來了。 “你們還來第4次嗎?你奶奶和你爺爺還要復婚啊?”記者問楊老太的兒子陳老頭,陳說算了,這么大的年紀了完全沒有必要。況且,楊老太兒子和孫子自己一家大小的“婚姻”手續都還沒有辦完呢。 加班加點 婚姻登記排起長隊 人和街道婚姻登記處只有兩名工作人員,因為外面下著雨,10多個平方米的辦公室擁擠不堪,人群中從年輕人到8旬老人都有。在這長長的隊伍中,存在著婚姻關系的各種“法律形態”:結婚的、離婚的、再婚的、復婚的。 記者在工作人員小鄧的登記名冊上看到,這些“婚姻關系”中的人員構成花樣百出:相差年齡最大的有46歲之多,有老頭和年輕女子,也有年輕男子和8旬太太。 楊老太的兒子陳老頭已經年過六旬,有5個兄弟姐妹,陳又有5個子女。在兒孫的幫助下,楊太太和自己91歲的丈夫離婚然后再婚然后再離,而他的兒子陳老頭和自己結婚40多年的妻子也離婚然后分別再婚,陳大爺的5個兒子全部離婚然后再婚再離。這不僅僅是楊老太一家的情況,人和鎮第三批安置對象的家家戶戶幾乎如此。 婚姻登記處的小鄧告訴記者,近幾個月來他天天加班辦手續,一天工作10多個小時,到天黑了還回不了家。人最多的是去年12月份和今年1月份,廣場上站滿了人。一個工作人員一天要辦理上百對“夫妻”的各種手續。 “我家的結婚證和離婚證已經有一大箱子了。”人群中一位中年男子說。 離婚方程式 政策漏洞變商業謀劃 “這些人如此不厭其煩地離婚結婚實際上是在鉆政策的空子。”人和街道社會處的李科長告訴記者。 據介紹,人和街道從2003年以來,分批解決“農轉非”問題,給農民土地補償,安置房屋。按照市政府第55號文件的政策:每人可補償20平方米的房屋;離婚的家庭可以分成兩套房屋,多的面積以700元/平方米購買;如果離婚后再婚,而配偶是城鎮居民且無房屋居住的,還可以征購12平方米的房屋,價格為240元/平方米。 高新區人和街第三期安置辦文主任給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假設一個三口之家,按照人均20平方米計算,他們可以分到60平方米的房屋。如果離婚,那么他們可以分到兩套房屋。一戶為兩室一廳60平方米,另外一套一室一廳40平方米左右,而多的出房屋面積,安置戶則以700元/平方米的價格補繳,這樣一來,離婚當然劃算了,因為一套房子變成了兩套,而多出的40平方米,購買價格為700元/平方米,成本只有近3萬元,而40平方米的房屋在當地的價格約10萬元左右。 更劃算的就是雙方再找一個城鎮無房的人結婚,這樣就可以以240元/平方米的價格買12個平方米的房屋,原來的夫妻均再婚便可以購買24個平方米。再婚后只有一室一廳的原配偶就可再分一套兩房一廳。 如此算來,這個離婚的家庭就由一套兩室一廳變成了兩套,所給予的成本為3萬+24240=35760元,如此算來,付出不到4萬元的成本,可以拿到價值約14萬元的兩室一廳,輕松賺得10萬元。 離婚率98% 拆家運動星火燎原 事實上,2003年和2004年的第一期安置和第二期安置的許多農民都沒有搞清這個政策,只有少數人弄懂了政策“奧妙”開始假離婚。而這些人的成功為第三期的安置者開了路,后來又有人發明了假再婚。 搞懂了政策“奧妙”的農民奔走相告,他們認為無論是離婚還是再婚都是國家法律允許的,加上新《婚姻法》結婚離婚的手續簡便,于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婚姻運動”便開始在人和街道瘋狂上演。 人和街道民政所李科長給記者拿出一份驚人的數據,第三期安置涉及4000多村民,2005年下半年離婚的1789對,結婚的564對。離婚率在98%左右,當時在婚姻登記處流行一句話:“不離婚是傻兒,不再婚更傻。”今年才過兩個月,離婚的數字已經有400來對。 然而這還遠遠沒有結束,以前辦理證件的小鄧一天最多辦兩、三起結婚,現在每天起碼在40起以上。如此一來,派出所的家庭戶數不斷變化,就以吉樂村一個小小的7社為例來說,以前是123戶,現在家庭戶數是214戶,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的更新變化。 村民奔走相告 今天,你離了沒有? 2005年11月,一些“如愿以償”的離婚家庭開始尋找再婚者,雖然家家戶戶都有親朋好友,但關鍵在于每個家庭全體人員“解散”后,又從哪里去找那么多符合條件的配偶。 據吉樂村的村民介紹,去年很多家庭要求找人結婚,只要是城鎮居民且沒有房屋,無論年齡相貌,統統拉去結婚。 起初,找親戚朋友幫忙打聽,后來一些有人際關系的人開始做起了“媒婆”生意,每介紹一個人費用是1000元,對前來結婚的男女要表示感謝,如果人熟可給5000元左右,人不熟就要給1萬元以上。情急之下一些家庭甚至開出了1.5萬元的高價尋找“結婚對象”。 據村民告訴記者,這一般都要事先約定好,房子一分到手就統統離婚,然后和原來的配偶復婚,大家協商一致后還要簽協議。 一位村民是四口之家,兒子女兒均已結婚,父親倒是找到一個朋友出了5000元的感謝費,而母親女兒兒子均出錢去“買”。2005年,為緊急結婚的他們支出了4.5萬元,但這點成本相對于能多分兩套房子來說也算低廉。 弄懂了程序的家庭辦起事來可謂事半功倍。一位村民告訴記者,快過年時他們打麻將都打不舒服,常常因為一個人接到電話,立即就和素未謀面的人結婚去了。當時村民之間見面不是問新年好,而是問“離了沒,找到人結婚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