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廊業進入盈利時代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7日 19:06 合肥報業網-合肥晚報 | |||||||||
合肥晚報 中國內地畫廊的起步稍晚,遲至20世紀90年代才逐漸擺脫傳統的“畫店”模式,轉入當代的經營模式,最顯著的標志之一是廣泛引入簽約代理藝術家的國際性經營制度。這種制度的引入,極大地改變了過去純然依賴于藝術家已有名聲的所謂“銷售”,推動了立足于對藝術家未來價值的判斷而采取的經紀決策。如此,人們譏諷畫廊為畫家“寄生蟲”的傳統
毋庸置疑,大都市是畫廊賴以生存的有機土壤,而北京、上海、臺北、香港是中國畫廊目前最主要的聚集地。 北京、上海地區的畫廊是在改革開放以后逐步出現的,在經歷了近20年的慘淡經營之后,目前已經進入了所謂的“盈利時代”。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原先的藝術收藏家轉而開始創建畫廊的越來越多,甚至成為一種“現象”。畫廊的主持人,由于具有金融、投資、貿易等行業背景與專業知識,因此無論其影響力還是其具體操作層面,皆能夠打破舊有的條條框框,取得較好的效果。 21世紀以來,隨著國家文化政策的逐步調整,海外資金進入中國畫廊界已經蔚然成風。早期的外資畫廊常常受制于當時國內政策的模糊性或不確定性,甚至是畫廊選址的過程也令他們大費周折。近幾年來,外資畫廊大多以北京、上海為首選,而投資國別或地區則包括了德國、意大利、美國、日本、韓國、新加坡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地區。在畫廊的分布上,大多是集聚于北京朝陽區的798廠、上海蘇州河等知名藝術區內,其余的則主要以商業中心區為棲息地。 目前,中國的畫廊業已經形成了畫廊所經營作品的風格或定位、經營者的背景、操作的手段、公關的策略等諸多方面的多元活躍場景。但是關心中國當代藝術創作,強調中外藝術的互通交流,注重對亞太地區藝術的推薦闡發,似乎越來越成為中國大陸畫廊界的基本認識與共同愿景。 ·丁紹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