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務員隊伍數次瘦身 老百姓對效果依舊不滿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10日 14:13 零點指標數據網 | ||||||||||||
“將減肥進行到底!”老百姓對公務員隊伍數次“瘦身”后的效果依舊不滿。在老百姓印象中,不僅政府機構需要全面減肥,一些部門也被推到最需減肥之列。零點研究咨詢集團在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亞洲部的指導下最新完成的《中國居民評價政府及政府公共服務報告》顯示,近七成的民眾認為目前政府公務員的總量應該減少。在百姓眼中,市政府辦公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部門最應該減少公務員的數量,而市公安局、市教育局、市交通委員會則被認為最應該增加公務員數量。
該項調查使用多階段隨機抽樣方式(城鎮地區)和整群抽樣方式(農村地區)于10月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武漢、成都、沈陽、西安、南通8個城市,浙江紹興諸暨、福建福州長樂、遼寧錦州北寧、河北石家莊辛集、湖南岳陽臨湘、四川成都彭州、陜西咸陽興平7個小城鎮及其周邊農村地區的4128名16-60歲常住居民進行的入戶訪問,其中城市居民2118人、小城鎮居民1140人、農村居民870人。數據結果已根據各地實際人口規模進行加權處理,在95%的置信度下本次調查的抽樣誤差為±2.98%。 “臃腫低效”根深蒂固,公務員總量仍該減 經歷過多次大規模的機構改革后,政府公務員數量一再精簡,可老百姓還是認為目前公務員數量多了。本次調查結果顯示:67%的居民認為政府公務人員的總量應該減少,認為應該增多和保持現有規模不變的只有10%和5.9%。其中,城市和小城鎮居民認為公務員數量應該減少的感覺較農村更強列,比例分別達到87.1%和88%。 雖然政府為機構“消腫”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民眾對于“機構越消越腫、人員只減不少”的感覺還依然明顯。一方面,由于精簡過程缺乏公開透明性,而且人員流向也未能真正減輕老百姓的供養負擔,民眾對政府的“瘦身行動”沒有感覺。另一方面居民對政府部門的辦事效率一直意見較大,本次調查顯示,從一年內(2004年10月到2005年10月)接觸過政府部門的居民來看,居民對政府部門反應不滿意的原因當中,“辦事拖拉”排在第一位(36.6%),這種不滿情緒通過人際傳播對政府“臃腫低效”刻板印象的形成影響很大。可以看出,暫且拋開數量本身不談,改變部門這種“人浮于事”的印象才是任重道遠。 附圖 居民認為政府公務人員的總量應改怎樣變化
資料來源:零點調查&指數數據于2005年10月針對8個城市和7個小城鎮及周邊農村地區的4128名16-60歲常住居民進行的入戶調查。 部門超員是普遍印象,居民更傾向各部門全面減員 對于如何減少公務員的數量,近一半(43.3%)的居民認為政府各部門的公務員數量都應減少,可見,居民對公務員數量過多的印象是普遍范圍內的,是對政府所有部門的整體感覺。另外采用精簡機構,即通過減少政府部門來相應減少公務員數量的方法也得到一定比例(25.3%),特別是城市居民(30.3%)的認同。 另外,也有近兩成(19.4%)的居民認為只有一些部門應該減少,而另一些部門應該增加或者不變。可以看出對這部分人來說,不同部門的印象差別較大,就公務員數量多少問題,他們更傾向于不同部門區別對待。 附圖 居民關于如何減少公務員總量的觀點
資料來源:零點調查&指數數據于2005年10月針對8個城市和7個小城鎮及周邊農村地區的4128名16-60歲常住居民進行的入戶調查。 多重因素影響下的百姓印象:政府辦公廳、發改委該減;公安局、教育局該增 人員精簡也應因地制宜,在老百姓眼中,哪些部門人多了、那些部門人少了,老百姓有著自己的判斷標準。調查結果顯示,如果以一個市級政府為例,民眾認為市政府辦公廳、市財政局、市旅游局和市發改委等部門最應該減員,而市交委、市公安局和市教育局則被認為需要增員。 附表 居民認為公務員數量應該減少和應該增加的部門
資料來源:零點調查&指數數據于2005年10月針對8個城市和7個小城鎮及周邊農村地區的4128名16-60歲常住居民進行的入戶調查。 政府基本職能包括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具體部門負責的職能層面以及其與居民生活的遠近都會影響部門印象。從居民選擇的結果來看,居民對政府部門的印象是“指導監管”部門的人員過多而“實施服務”部門的人員不夠。像政府辦公廳和發改委這種與居民日常生活距離較遠的部門,居民對其具體工作職責認識比較模糊,而且對這類宏觀部門傾向于做出主觀判斷,認定它應該就是怎樣的,因此根據自己的猜測會認為其人員數量過多。而公安局、教育局是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關的,居民接觸較多而且對其服務的需求也較大,因此往往會感覺應該增加人員。 百姓的觀點未必全部正確,也可能跟實際情況大相徑庭,但是民意背后反映的問題卻是不容忽視的。居民對各部門公務員應該增加還是減少的判斷標準可能比較復雜,但判斷都是基于其對各部門的印象。居民可以通過親自接觸也可以通過其他渠道形成對部門的印象,印象中對部門工作效率、政績、部門具體職責、部門重要程度的認知和感覺等都會影響判斷,而且居民對那些領域較窄、專業性較強的部門(如水利局、林業局)一般不會輕易評判,因此對所選部門一般都具有較強烈的印象。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務員規模是否適度不僅需要考慮“官民比”,而且要考慮公務員在促進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和公務員的行政效率。據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副主任王健介紹,雖然我國財政供養人員占總人口的“官民比例”只有1∶2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從經濟視角考察,即公務員與GDP的比例指標來看,我國為39人/百萬美元,大大高于發達國家(美國為2.31人/百萬美元),這表明我國公務員數量相對國民經濟發展而言確實太多了。 其實對百姓來說,數量本身并不重要,部門的工作效率才是他們真正關心的,印象中工作效率高低往往成為判斷各部門該增還是該減的重要標準,因此,效率的提高要讓老百姓知道。對熟悉的部門,百姓要看到你的工作效率和努力;對不熟悉的監管部門,百姓得知道你到底在做什么。到底誰增誰減,讓老百姓說,就得是“給我一個理由,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