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農村歡欣之余有困惑 農民咋看待合作醫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8日 07:19 中國青年報 | |||||||||
本報記者 劉冰 編者按:元旦前后,本報記者在農村采訪中發現,正在推廣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給全無保障并被疾患困擾的農民家庭帶來了希望。但操作中,他們也遇到一些困惑。 有研究認為,農民醫療費用如達到個人年收入的70%,就可能因病致貧。如果一個家庭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愿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2003年開始在我國一些省試點推出。 具體辦法是:由農民出資10元,縣(區)財政給予每人每年5元,省級財政給予每人每年15元的補助。這些統籌基金納入財政資金專有賬戶管理,用來對參保的農民進行醫療補助。 據悉,農民出資10元參加合作醫療,最高補償可達2000至3000元;即使10年患一次病,也有所為。如果仍有較大困難,還可以申請醫療救助。 這項制度的本意是為了減輕農民負擔,避免農民家庭出現因病致貧。但要把好事做好,還需要制度進一步完善。 記者年前趕到新疆呼圖壁縣五工臺鎮五工臺村時,正值這個村新型合作醫療開始收費。“這是第四天。”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文蕓說。 在村委會,五工臺村一隊的村民李淑琴和馬福華前來村委會尋問合作醫療的事。她們對記者說,如今農民最擔心的有兩件事:一是養老,二是看病。 “這些天,我們每個晚上都聚在一起討論合作醫療的事,雖然宣傳材料上有些話我們還不完全理解。”李淑琴把宣傳材料攤在桌上,指著上面的一些被劃了線的文字說,“你看這個‘補償起伏線’,還有這個‘補償最高封頂線’,我們不懂。” “但大家都覺得這是個好事,如果現在不參加,今后肯定會后悔。”李淑琴告訴記者,1996年縣里搞養老保險,動員村民參加,可當時有很多人不理解,沒有買,現在看到參加了保險的很多村民開始享受每月幾百元返金,眼紅,悔得不得了。 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文蕓說,村里的合作醫療推廣得很快,現在全村80%的人都參加了。前兩天收費,都是村民主動前來,村委會門前都排起了長隊。“不參加合作醫療,有了病照樣得看,現在國家給補錢,為什么不參加?35元錢也就是一盤大盤雞的錢。”李淑琴說,村里的很多村民都和自己一樣的想法。 按這次合作醫療的規定,每人每年只需繳納35元,自治區、州、縣三級財政為每位參合農民補助20元。這55元中,其中15元作為合作醫療家庭賬戶,這部分資金為農民個人所有,可以繼承和結轉,用于門診醫療費用。另外40元作為住院統籌賬戶基金,用于支付農民住院的醫療費用。 參加合作醫療后,因病住院在鄉鎮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補償住院醫療費的45%;在縣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補30%;在縣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則補償10%。但補償費是封頂的,每年累計總額為5000元。 村民們在歡欣之余,還是表露出很多不解和困惑。 一些村民們認為到縣外醫療機構看病住院補償過低。他們說,現在每家都富了,頭疼腦熱這種小病都能看得起,大家參加合作醫療也是怕有個大病,而目前縣鄉的醫療條件有限,真要是得了大病,還得去城里看,可10%的補償作用不太大。 有村民說,每年住院補償費最多不超過5000元,可現在住院費高得嚇人,隨便什么病住個院都會超過。因此他們認為合作醫療對看小病起些作用,而對真得大病住大醫院,作用并不十分大。 但很多農民則對新型合作醫療現行的規定辦法表示理解。他們認為,合作醫療是種保障,而不是福利。有保障總比沒有好。 陪同記者前來的鎮黨支部副書記權良智也承認,在推行合作醫療過程中還存在很多問題。他也相信,隨著這項工作的進行推廣和實施,還會有很多問題和矛盾凸顯出來。 李淑琴說,她們家5口人都準備參加合作醫療,但按規定參合必須以戶為單位,家庭成員不得選擇性參加,如果一個人不參加,全家都不能參加。 李淑琴不解:“我兒子常年在外務工,但戶口在這里,他病了也不可能從內地跑回來看病,而如果他不參加,我們家其他人就不能參加,我感覺這規定不好,得改改。” 馬福華也低聲說:“我女兒嫁到離這很遠的伊犁去了,可戶口一直沒遷,看著村里人都參加,我心里很是著急。” 據權書記說,這種情況全鎮還有不少,有些是外出打工,有些是嫁到外地。這些問題都已向縣里反映了,為確保參合率,縣上從實際情況出發,以自愿為原則,家里現在有幾個人在,就參合幾人。 村民孫力民3天前就來交了參加合作醫療的費用。他的父母都患有腦溢血,常年癱在床上,大小便不能自理。為了給老人看病,6個兒女每年要拿出幾萬元,幾個兒女輪班每人照顧4個月。“我們孝敬老人,但時間久了,有些負擔不了了。”孫力民嘆著氣。 李文蕓說,像孫力民父母這樣長年臥病在家的,村里還有好幾戶,他們多看不起病,合作醫療在一定程度會減輕他們的負擔。“現在農村對養兒防老的觀念也變了,不能指望兒女了,獨生子女夫婦以后要負擔和贍養4個老人,擔子太重了,我們要為孩子著想。”李淑琴說,自己參加合作醫療,不光是想著眼前,更多的是想著今后。 一些人士認為,農牧區合作醫療還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的問題。隨著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民參加商業醫療保險和參加由國家補貼性的合作醫療相結合,才是保障農民看得起病,住得起院的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