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面積繳納熱費遭反對 供暖計量收費為何難推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2月06日 07:33 中國青年報 | |||||||||
據新華社哈爾濱2月5日電(記者梁冬 王炳坤 郎秋紅)“用水看水表、用電看電表,而用熱怎么計費,卻要看居民房屋的面積,這是典型的大鍋飯。”日前,在哈爾濱市召開的一次供熱價格調整聽證會上,當前按面積繳納熱費的方式遭到了熱用戶代表的強烈反對,居民們說,既然“熱”已成為了商品,在買賣中就應該講究公平,‘用多少熱花多少錢’就是最起碼的公平!”
熱費收取成為糊涂賬 “平時我們上班族白天人走屋空,但暖氣卻照常供;有時供得過熱,就開窗散熱,誰也不會在意熱量流失跟自己有什么關系,現行的按照面積收費的計費方式,既造成熱費和熱量消耗無關、熱費和熱耗相脫節的情況,又使得采暖用戶沒有節能積極性,花了不少冤枉錢。”提起現行的熱費收繳方式哈爾濱市民張紅心里始終有個難解的結。 目前在哈爾濱、沈陽、吉林等中國北方城市中,像張紅一樣,對按面積收取熱費的方式存有疑問的居民并不在少數。沈陽市居民李小明說:“單純按照供熱面積收取熱費的方式是不科學的,同時也使熱費的收取成了筆糊涂賬。目前,既然熱是商品就應該具備商品的屬性,就應該有檢測和計量設備,使熱可以像水、電、煤氣一樣顯示出使用量來,并可以進行有效控制。但在哈爾濱市基本沒有實行單戶用量,計量器控制。非24小時供熱與24小時供熱的用戶熱費是一樣的,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和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 由于近年來熱價標準隨著能源緊缺一路攀升,老百姓對此不堪承受,不少專家也對傳統按面積計費的方式產生了質疑。 國家發改委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姜潤宇說,由于不反映供熱質量的好壞,無法節能,顧及不到百姓對熱的個性化需要,按面積計量被業內視為大鍋飯供熱模式。以面積計量收取熱費,使收費的多少與供熱的多少、好壞并無實質關系,即使出現了暖氣不熱的毛病,頂多只能向企業追索賠償。加上這種方式下一般是24小時供熱,不論是機關辦公室,還是居民住宅,不論是針對白天人都上班去了的住宅,還是針對有老人在家的住宅,供熱公司對它們輸送的熱量都一樣。即使就同一用戶而言,不論是陽臺還是臥室,都是一樣的溫度。這樣一來,用戶沒有了選擇用熱量的權利,即使想節約、也節約不了。 據悉,近年來被業內廣泛提倡的熱計量供熱模式,在2005年12月底由建設部、發改委等部門聯合下發的《關于進一步推進城鎮供熱體制改革的意見》中首次得到權威確認。但是由于一次性投資大,配套政策不完備等原因,部分試點工程無法啟動,熱計量處境尷尬。 配套制度缺失讓熱計量步履維艱 丹麥的丹佛斯是一家熱表、控溫閥等熱計量設備的制造企業,它在中國的銷售經理郭新川很坦率地告訴記者,熱計量在中國的集中供熱城市推行起來并不順利。 沈陽塞納家園小區是這個市惟一的熱計量試點項目,居民入住將近3年了,但是熱計量的收費方式一直沒有運行起來。 小區負責人王文春道出了背后的原因——— 首先,開發商的積極性調動不起來。熱計量必然激發用戶節約用熱的積極性,用熱少了,熱費自然減少,但是由于供熱企業管理粗放,很難實現供熱成本的同比例降低。這樣,供熱企業就感覺不到熱計量的好處。 其次,部分用戶的積極性也調動不起來。目前沈陽居民的熱費還沒有從暗補完全變成明補,居民每年花多少熱費通過單位報銷,而單位根據工齡、職稱等標準為員工設定了報銷的最高限額,實際熱費低于限額的報銷時也不會返還現金。塞納家園30%以上的家庭用熱可以報銷,這部分人自然就沒有節約用熱的動力了。 此外,開發商對推行熱計量也頗多怨言。王文春舉例說,塞納家園11萬平方米的住宅面積,因為購買、安裝熱表和控溫閥,整個費用達170多萬元,平均每平方米比普通暖氣多支出15元。而這部分費用供熱企業顯然承擔不起,而如果由開發商負擔,最終也會落到購房者頭上。 吉林省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即使用戶愿意掏購買熱表這部分資金,但是在使用過程中,這套系統的維護費用也很高,這塊費用由誰來負擔,也應該出臺細則加以明確。 郭新川說,由于供熱補貼制度落后,供熱企業管理粗放等原因,吉林、黑龍江省的多個熱計量試點項目雖然硬件早已完備,但是仍按面積收費。就連熱計量搞得最好的天津市,目前也只能雙軌計費。即用戶先按面積交費,采暖季結束后對節約熱量較大的用戶,由供熱企業定出比例實行退費,這主要是為了防止用戶過于節約而給企業帶來虧損。在現行配套制度和企業管理水平還沒有跟上的情況下,這不失為一種現實的辦法。 兩步制熱價試點為何遭到百姓反對 作為供熱收費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兩步制熱價對熱計量的推動作用不容小覷。姜潤宇說,實行熱計量后,有的家庭可能過分節約用熱,或者干脆停熱,但是由于熱具有傳導性,一個住戶即使停止用熱,其鄰居的熱量也會被吸收過來。 有人在北京試驗表明,當一戶80平方米的住宅停止供暖后,在其兩邊相鄰住戶還保證18攝氏度左右室溫的情況下,停暖房間溫度也在10攝氏度以上。長春熱力集團的用戶投訴顯示,因鄰戶不供熱造成室溫不達標的占80%以上。在熱計量模式下,一戶停暖會造成相鄰住戶為了保證室溫而加大暖氣用量,這給他們帶來了額外負擔。 要解決這一問題,就有必要實行兩部制熱價的收費方式。即熱價由基礎熱價和供熱熱價構成,基礎熱價反映生產經營性固定資產折舊和熱傳導損失,供熱熱價反映供熱所消耗的煤炭、水和人工費等變量成本。在一些北歐國家,基礎熱價甚至已經達到了總熱價的70%左右,黑龍江省、吉林省已開始或計劃在部分城市中推廣,初步規定基礎熱價不超過總熱價的20%。 這一制度實行后,用戶即使停止用熱,也要交納不超過總價20%的基礎熱價。這樣一方面能控制用戶隨意停熱給鄰居帶來額外負擔,另一方面,也能對供熱企業因為用戶停暖而多支出的成本做出一定補償。但是兩步制熱價一出臺就遭到了老百姓的強烈反對,試點工作推行阻力重重。 此外,計量收費也確實存在一定技術問題。由于熱費計量表雖然和電表、水表等功能相似,但影響供熱的因素卻相對復雜:在享受同等室溫的前提下,由于冷山墻、頂層等戶型耗熱較多,熱表讀數也必然要高。為使這些家庭不必為居住戶型而多掏錢,供熱部門需根據居民家的面積、是否頂層、測量表累計熱量讀數、正常應繳熱費等因素才能科學地測算出居民應該繳納的熱費。 哈爾濱市供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劉成偉指出,用戶消費觀念不成熟也是目前供熱體制改革面臨的一大障礙。供熱要想真正走向市場,成為商品,熱計量改革是關鍵因素。有關部門應當摸索熱商品本身的特征和供熱、用熱市場規律,出臺相關配套政策,有力推動改革的穩步前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