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釗 實習記者 齊薇薇 北京報道
蔓延的風波
7月15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最新的“甲醛含量專項國家監督抽查”結果,對我國221種啤酒產品的檢測結果顯示,甲醛含量均低于0.9毫克/升,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衛生
部對甲醛含量安全的標準。
針對日韓等國對我國出口啤酒的反應,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安全局局長李元平說:“我們已積極與日韓使館進行了溝通,日韓表示目前正要求國內官方檢測機構對我國啤酒進行檢測,尚未有進一步的結果。”
但李同時表示,如果任由此事繼續惡意炒作,對我國的啤酒出口影響將更大。
此前的7月14日,在“2005中國國際啤酒節”新聞發布會上,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已經對外發表了一份“通報”,指出自兩年前“甲醛風波”以來,我國主要啤酒出口地區對國產啤酒甲醛含量進行的檢查中,“從未發現任何一種啤酒的甲醛含量超標”。
一個原本是純工藝的問題,卻讓整個中國啤酒行業遭遇了一場危機。在食品安全備受關注的今天,“啤酒甲醛事件”有了加速蔓延的理由。
7月16日,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啤酒專業委員會又出面召集會議,除青島、華潤、燕京三大企業外,金威、重慶啤酒、珠江啤酒等企業也趕來參加,會議還邀請了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專家,希望借此機會對甲醛問題進行深入探討。
內部的舉報
引人深思的是,中國啤酒行業每一次的“甲醛風波”都是業內人引起的。近日的甲醛事件就是緣起一位自稱“啤酒研究人員”給《環球時報》等媒體寫的信,信中再次提及中國啤酒工業使用甲醛當穩定劑的問題,并把此事與消費者的飲用安全直接聯系起來,由此引發輿論的關注。
而2003年的那次甲醛風波由深圳金威啤酒肇始。深圳金威借自身的“綠色工藝應用研究”結果展開宣傳攻勢,宣稱自己是第一個不使用甲醛的國內啤酒企業。當時,啤酒生產過程使用甲醛并不是秘密,在國內宣傳不使用甲醛、生產綠色啤酒的,金威也不是第一家。但是,因為金威的特殊地理位置,此事很快傳到外界,美國和臺灣地區為此加強了對進口中國啤酒的檢查,一度使中國內地啤酒對臺銷量急降七成,青島啤酒也因此被迫停留美國港口28天。最后,臺灣有關方面檢測了15個大陸品牌啤酒的甲醛含量,均在0.4ppm以下,屬于安全范圍(國際衛生組織規定飲用水中甲醛含量≤0.9mg/L),才使中國啤酒出口轉為正常。
歷史總是驚人相似,目前,韓日等國也以國內輿論對甲醛問題的報道為由,提出對中國出口啤酒進行檢測要求。不過,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不太可能給中國啤酒行業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
據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理事長肖德潤介紹,中國去年啤酒產銷量近3000萬噸,其中,出口只有不到15萬噸,而且啤酒消費對保鮮要求高,所以一般企業都以近距離銷售為主。燕京啤酒黨委副書記丁廣學也對記者說,去年燕京產銷量288萬,而出口只有8000噸。
尷尬的工藝
在2003年的甲醛風波中,國內很多主流啤酒企業已經意識到,用甲醛作為添加劑遲早會成為中國啤酒業的“軟肋”,為擺脫被動,不少企業紛紛宣布自己“早就不使用甲醛”。
據說自那以后,有一些生產混合澄清劑的國內企業,時常會以“啤酒工人”或“研究人員”的名義,給不同政府主管部委寫“匿名信”,建議政府強制禁止使用甲醛。這些舉報人的動機也許并不單純是為了食品安全,更多地是為了“銷售其產品”。
但是,對于甲醛的使用問題,多數專家表示,被替代是遲早的事情,只不過目前還沒有最佳的替代方案,所以“一刀切”地禁用甲醛還不到時候。
使用甲醛本來是啤酒業很先進的工藝。上世紀60年代初,如何提高啤酒的非生物穩定性,在中國啤酒業內是一個難題。據程勁松介紹,1963年此課題被列為國家科研項目,而研究的成果就是“在糖化醪中添加麥芽量200pp-300ppm的甲醛,可延長啤酒保質期”。由于甲醛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延長保質期效果明顯,很快就在啤酒行業內廣泛推廣,40多年來,幾乎每家啤酒廠都在糖化過程中使用過“甲醛”。
但是,隨著工藝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加入WTO后,淘汰甲醛已經成了一種市場化的選擇。中國釀酒工業協會啤酒分會秘書長杜綠君就對記者說,歐盟國家出于環保和安全的考慮,最早嚴格限制了甲醛的使用,這迫使中國企業在出口產品上率先改變工藝。
而外資企業的進入,更是將新技術直接帶入了國內市場。生產經營力波、虎牌、喜力啤酒的生產商上海亞太釀酒有限公司的釀酒工藝師葛海菁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提到,“合資企業剛成立時,外國管理層很驚訝中國使用甲醛作生產助劑”,據他說,亞太釀酒公司1989年開始引進PVPP作穩定劑。
目前,國內多數大啤酒企業基本用PVPP替代了甲醛,但還是有不少小企業在使用甲醛。成本當然是原因之一,PVPP材料的價格比甲醛要貴,此外,改變工藝也要更新設備,這也是一筆不小的投資。據葛海菁回憶,“當時亞太釀酒公司增加的設備、安裝的系統就花了100多萬元,如果更好的工藝則要幾百萬元。”
“我們應該鼓勵啤酒企業改進工藝,淘汰甲醛,但是,客觀地說,目前,‘一刀切’地禁用甲醛還不是時候。”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的高級工程師程勁松對記者說。
不過,一篇報道就能引發波及全行業的危機也說明,甲醛問題在食品安全日益受重視、綠色壁壘日益加強的情況下,已經越來越成為中國啤酒行業的“命門”。正如杜綠君所說,這次甲醛事件也許是件好事,它可能進一步推動全行業盡快對甲醛使用問題得出一個一致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