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恥辱”。是否每一位富豪企業家都信奉卡耐基的這句格言?
商人趨利,對投資回報率斤斤計較,不會做虧本的生意,而慈善家樂善好施,一擲千金而不求回報。作為這兩者的結合體,如何在得失之間取舍?
企業家:余彭年
企業角色:深圳彭年酒店原董事長
文·鄒容
“行善就是我的養生之道,但行善不容易,有好多煩心事,好辛苦。”一口濃厚的湖南口音,從話筒那頭傳來。余彭年,已經83歲高齡的億萬慈善富翁,述說著他的煩惱。
令余彭年如此感慨萬千的,是自己捐出來的錢,經常都沒有用到其該用的地方,還被有關部門及個人挪為它用,提起這個來,余彭年又氣憤又無奈。
他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捐贈過10部當時最先進的進口三菱救護車,但最后發現,有一半被改裝成了辦公用車,車里的儀器設備都搬走,而代之以8個座椅。得悉這個情況之后,余彭年要求收回這些車子,拿回來后又捐到自己的家鄉。但沒想到的是,仍是被政府用作辦公車。
從小本生意做起,開過酒店,做過股票黃金生意以及經營地產建筑業,才積聚億萬財富。
其實“我的錢來之不易,本來就是打工仔出身的嘛,每一分錢都是血汗錢,不是暴發戶的”,余彭年向媒體敘述自己的財富歷程,還稱自己的財產不會留給兒孫。
2005年5月,余彭年委托工商銀行公布了自己的財產數額估算,其中包括彭年酒店大樓及其在香港的房產。按他的說法是,總資產不超過30億元。
“做善事,是我一直的夢想。”據2005年慈善家排行榜公布的數字,余彭年在去年的捐贈總額達到了7500萬元。
5年前,他籌建了一座耗資近20億元的58層五星級酒店——彭年廣場,準備把它產生的全部利潤永久性捐出來,承諾70年不變。就此余彭年向深圳市人大常委會遞上提案,提出自己的“愛心立法”的構想。他說自己是試圖通過立法程序,來保障彭年廣場、彭年酒店及附屬機構、物業、遺產等產權的捐獻意愿。
但時經兩年,此事不了了之。他說自己曾為這件事傷透了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