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新聞線索獎勵××元”,隨著沈城越來越多的新聞媒體打出重金尋線索的“廣告”,一個新興行業因此孕育而生。
昨日(6月22日),記者在和平區三經街沈陽日報大樓旁的一間門市見到了“向日葵新聞投訴咨詢服務中心”的字樣。知情人告訴記者,這實際是一家“新聞報料公司”。
新聞報料方面找到“商機”
昨日下午,記者約見了向日葵投訴咨詢服務中心的負責人劉曉東。
剛坐下,劉曉東的電話就響了,有人詢問他的公司究竟是做什么的。
“自從把電話號碼公布出去,每天都能接到不少這樣的電話。”劉曉東說,實際上自己的公司主要是為各大新聞媒體提供新聞線索。
隨后,劉曉東拿出了公司的營業執照。記者看到,這張今年6月6日下發的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及方式一欄寫著:新聞投訴咨詢服務。
劉曉東解釋說,新聞投訴咨詢服務有兩層意思,主要是幫助那些要向新聞媒體反映情況的人,讓他們的表達更準確一些,更容易被媒體采納;其次是幫助“職業線索人”多得一些線索費。
“之所以創辦這樣一家公司,是因為我本人在涉足新聞工作后發現,一些市民在向新聞單位反映情況、提供線索時,由于自身文化水平、法律常識、新聞敏感等方面的不足,使很多好的新聞線索沒有引起新聞媒體的重視,錯過了報道的時機。”劉曉東說,這個中心實際上就是配合、協調、聯絡新聞媒體,為報料人架橋梁、做紐帶,成為新聞投訴者的代言人、代書人,“就像打官司之前很多人要找律師咨詢一樣”。
開業半個月分文未掙
劉曉東說,由于業務剛剛起步,目前中心除了一名會計之外,所有的事情都由他一個人來做。從6月6日開業至今,中心提供的新聞線索已經被相關報紙和電視采用了4條,不過因為這幾條線索都是通過朋友傳遞過去的,所以他還沒有賺到一分線索費。
“我不想用提供單個線索領取線索費這種形式賺錢,我正打算和各個媒體進行協商,建立合作關系。”劉曉東說。
“我現在是在倒貼錢,一兩年內我也不打算盈利,不過我有信心把這件事一直做下去,而且我相信一定能形成一個產業。”劉曉東說,自己現在整夜睡不著覺,一直考慮怎么能把這個生意維持下去并做好做大,“很多東西我都是邊摸索邊走,比如目前我不收報料人的費用,只收取媒體的線索提供費,但我考慮以后把線索細化,一些線索也考慮雙向收費。”
劉曉東說他還打算在省內各個地區設立聯絡站,廣泛培養聯絡員,力爭最大范圍收集新聞線索。
經濟學家稱需要市場考驗
對于“新聞報料公司”的成立,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市民,他們大多的反映是驚訝。一位姓邵的女士說,自己很佩服開辦這家公司的人。
不過也有市民不看好,“現在新聞媒體的電話隨時可以撥打,誰還費事找這種公司呢?”一位杜姓先生說。
就“新聞報料公司”的成立,遼寧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生導師張桂文老師的第一反應是新鮮。張老師表示,“新聞報料公司”是沈陽傳媒產業競爭的結果,這樣一個公司的成立包含了新聞的行業性,能否發展起來需要市場的考驗,目前還很難說。
記者隨后通過網絡搜索“新聞線索公司”和“新聞報料公司”,均未查到相關運作情況,所以劉曉東的公司很有可能是國內首家正式通過登記注冊的“新聞報料公司”。(記者 王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