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團費旅游背后的消費陷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28日 14:34 國際先驅導報 | ||||||||
【作者】王玉霞 國際先驅導報文章 “五·一黃金周”旅游旺季又到了。各地政府紛紛發出旅游消費警示:要小心旅游陷阱,報名地點不同團費可能差一半。 對于團費差,我另有體會。前幾天去海南旅游,深圳轉機時遇到一些散客。聊天的過
導游的賭博 一個來自昆明的學生曾對我說,云南的旅行社與導游的關系非常奇怪:當地一些旅行社不但不給導游工資,反而向導游收費,讓其購買導游權。此次聽海南的導游講,海南的旅行社也是如此。旅行社根據不同地區的不同游客結構,按人頭索價幾十元甚至上百元地向導游出售導游權,在行內稱作“賣團”。 海南的導游對“零團費”散客除按人頭付費購買導游權外,還負責預先支付游客在海南期間的全部食宿費用。由于長期合作,導游可以支付較低的住宿及餐費,但幾十人五六天的食宿,實在是不小的開支。用導游自己的話說,“我們就是在賭,心理壓力非常大”。海南的導游一般均有固定合作的司機。司機自帶大客車,負責客車運營費用。導游與司機的收入,完全依賴游客購物的回扣及景點的門票回扣。 “零團費”的算計 “零團費”的制度能得以維持,靠的就是巨額回扣。例如潛水項目,實際價格60元,而向游客索取的價格為300元。坐纜車單價為15元,回扣5元。豪華潛水單價580元,回扣竟高達420元。一般門票、購物,其回扣均達30%-50%。 接下來的問題是,商家如何甄別不同團隊的游客?回扣如何被精確地測度與準確地支付?經過觀察,可以發現,巨額的回扣在海南已經形成了相當完善的潛規則。進店后,不同的團隊分發不同顏色的塑料牌子,或印有不同號碼的商品宣傳單。最后一站,我們被帶到果園買水果,水果打包者在收取購物小票時,會詢問游客所乘坐的車號。車號、牌號及色彩這些都是區分不同團隊的有效信號。 商家需要與導游長期合作,所以一般均能信守回扣的合約,不在購物數量上做手腳。“零團費”就是靠這種價格欺詐的形式實現博弈雙方盈利的目的,在消費者不知不覺的購物中實現了“羊毛出在羊身上”。 劣質服務的傾銷 “零團費”制度是國內旅游產業內的不正當競爭。它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降低了旅游產品的質量。零團費打著低價格的幌子暗箱操作,消費者成了被愚弄的玩偶。在信息不對稱的狀況下,游客所購買的服務質量與數量完全依賴于目的地的導游。可以想象,一個先投入很大的成本,之后處心積慮地思考如何能收回成本、賺到利潤的導游,能給游客帶來什么服務?尤其,當游客購買及在自費景點游玩不足以彌補導游先期的投入時,導游如何能有“微笑服務”? “零團費”的弊端影響了旅游地的形象。由于導游承擔了巨大的風險,免不了采取欺騙的手段誤導游客。例如在海角天涯和南山寺,為了讓我們乘坐纜車,導游將2公里的路程夸張為7公里;在神秘谷,為了讓我們付120元的門票,他稱“谷里的野人吃土為生,男人住在樹上,女人住在地上”;為了防止游客了解真實的商品信息及游客貨幣的肥水外流,導游過分地詆毀海南的治安;外出就餐到了飯店,你會發現商家給出租車司機兩包煙;吃海鮮你才發現價格高得離譜;高價購買的“芒果王”其實是木瓜……可以說,由于回扣潛規則的泛濫,社會誠信大打折扣。 “零團費”是旅游市場過度競爭的產物。在僧多粥少的惡性競爭中,出現了類似傾銷的價格戰。由于目前流行的導游與旅行社的松散關系,使旅行社對導游的所作所為“失控”;急于收回成本的導游也沒有激勵,去關心旅行社的長期利益;在這個信息不對稱的市場里,消費者本來就容易上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