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宜居城市誰說了算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3日 09:43 經濟觀察報

  邵穎波

  不切實際的贊譽往往起到相反的效果。上周有篇報道把一項規模很小的民間調查結果夸大,說是公眾評選出了中國十大宜居城市,上海、大連和北京分列前三位。對于生活在這些城市里的人來說,諸多不滿反倒因為這種不切實際的說法被引發出來。

  事實上,那只是一項關于什么是宜居城市的概念的社會調查,它通過訪問這十個城市中的一小部分居民而得出的結論。原本并無太多意義,但卻被報道者賦予了明顯過分的意義。

  不過,我們可以就此討論一下“宜居城市”這個概念。

  宜居的意思是適宜居住,本身是一個相對的標準。和荒野山林比較起來,所有的城鎮都更適宜人類居住。而在所有城鎮當中,每多創造一點公共生活的條件,人們就會感覺生活比先前更適宜一些。如果一座城市的主導管理者真正有以人為本的理念,那么“宜居城市”應該是他們的第一追求目標。如果展開這種調查的動機也是促動、鼓勵這一理念的發展,而非將取悅于官員當成動機之一,那也相當不錯。

  在被調查者中,分別有47.9%、46.1%和43.9%的受訪者認為“交通方便快捷”、“城市干凈整潔無污染”和“空氣質量好”是成為“宜居城市”的必要條件,明顯高于“經濟發展水平”、“社會治安狀況”、“社會保障水平”等其它因素。這是一個有價值的參考數據。說明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對于環境的要求是非常明確的,同時也是實實在在的。

  “國家首都、國際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這是北京市剛剛通過的城市定位,將“宜居城市”列入其中而頂替了先前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確應和了民意。如果我們把這種關于城市發展理念的變遷看成是政治文明進步表現的話,我們同時就可以得出一種結論,與之相對應、并不少見的那種好大喜功以及為迎合這種好大喜功而不惜僭越民意的現象,其實正是創建宜居城市的死敵。

  在被調查的十個城市的范圍之內,上海、大連、北京列前三位十分正常。這說明它們的民眾滿意度超過了另外七個城市。但民眾對它們的滿意度達到什么水平,報道中并未顯示。不過可以想見,既然“交通方便,市容整潔和空氣清新”這三項是被調查者最為看重的,那么根據現有的情況,大連的情況看來要更好一點。

  據說,“經濟發達,經濟發展迅速,經濟實力強”是上海“宜居”的主要原因。而北京則是得益于“北京是中國的首都,在各方面都具有優勢”。報道中的這種描述倒是能夠引起人們在這兩個中國最大城市之間進行比較的興趣來。

  北京和上海之間的比較一向不乏人參與。尤其是文化領域的知識分子最有興趣。京派、海派也都成了含意確定的概念,兩者之間的交流和對立沖突經常令人興趣盎然,而他們對于自身檢省也多是十分坦白的。過去有一種說法,“北京的官氣太重,而上海的銅臭味太濃”。話雖不雅,卻少遭人反駁,正合于各自的地位:一個是政治中心,另一個是經濟中心。

  銅臭味是說上海人認錢,看重商業文明,在先前被人詬病,現在倒也經常被人艷羨。說北京官氣太重,也隱含著對北京居民的政治覺悟和敏感的贊譽,也讓大多北京人倍感驕傲。每座城市都由其歷史而形成了自身的鮮明特點,對一個外來人說宜居這個問題,莫不如先問他的生活志趣更合適。“惜孟母,擇鄰處。”孟子的母親特別注重街坊四鄰都是什么樣的人,這是她出于教育孩子的考慮,其他人也一樣。選擇在哪里生活各有各的動機。

  民眾有根據不同意愿進行自由遷徙的權利,但對城市的管理者來說,這種自由就要小得多,他們惟一的選擇是盡可能提供最好的公共服務,使得選擇在本地居住的人感到越來越舒服。他們需要明白的是,城市的特色是由城中的居民來決定的,所謂的城市定位首先必須符合居民的意愿。

  如果作為反映民意主要渠道的媒體,出于一種不夠正當的動機,僭越民意,營造虛假映象,傳播不實信息,城市是否宜居先不提,至少民眾在選擇上就沒有那么方便準確,這對他們來說其實是一種傷害。

  前不久,一個電視節目報道說,北京有很多路牌拜管理者的疏忽大意所賜,出現明顯錯誤,司機根據這些醒目的路牌開車不是繞遠,就是進入到必被罰款的路段當中。節目播出以后,引起很大反響,后續的舉報一直延續了很久。導致交通管理部門采取了一次嚴格的清理審查行動。說到宜居城市的建設,其實最好的辦法就是如此,人民可以很方便地、不斷地提出自己的要求,管理者盡心盡職努力實現,這樣城市自然會變得越來越“宜居”。






評論】【談股論金】【推薦】【 】【打印】【下載點點通】【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春意融融
綠色春天身臨其境
愚 人 節
整蠱先鋒幽你一默
請輸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