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紅事件凸顯食品安全博弈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1日 07:24 北京青年報 | |||||||||
北京青年報: 蔡方華 回顧蘇丹紅事件到目前為止的全部過程,許多細節耐人尋味。 2004年7月,英國發布關于蘇丹紅食品污染的警示;今年2月,聯合利華中國和亨氏中國兩家公司先后發表聲明,稱自己公司在華銷售的各種食品不含蘇丹紅一號,請廣大消費
如果說,只是在廣東一地發現蘇丹紅,消費者還可以稍稍放心一些,畢竟國家有關部門追查力度很大,效果也非常明顯,大部分問題食品已經找到并且封存,但讓人不安的是,浙江省工商局又于3月9日發布消費警示,浙江已經發現三種食品里含有蘇丹紅,其中兩家的問題原料并非來自廣東田洋公司,而是河南省漯河市天利食化有限公司生產的辣椒紅色素。浙江有關企業向媒體披露,當地的許多食品加工企業早已紛紛放棄傳統干炸辣椒提取紅油的做法,而采用蘇丹紅一號作為食用添加劑,而漯河天利公司的問題原料到底流向哪些地區,還沒有查清。 從廣東到河南,蘇丹紅的蹤跡開始逐步顯露,在辣椒醬、醬菜等小食品中添加蘇丹紅作為色素的范圍到底有多廣泛,還是一個未知數,使用蘇丹紅到底是個別企業的“發明”,還是已經成為醬菜行業的“傳統”,有待國家質檢部門的追查。但從目前暴露出來的情況看,搜捕蘇丹紅不能再局限于一個廠家、一個批號甚至一個地域,為了確保廣大消費者的安全,國家有必要對食品色素問題進行深入調查,檢測蘇丹紅的工作更應該全面鋪開。 蘇丹紅事件反映出,在我國食品安全體系里存在一個微妙的博弈格局。色素供應商以工業顏料作為添加劑,降低了產品成本,獲得了市場份額,食品加工企業在采購低價原料時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如亨氏中國在選用田洋公司的問題原料時就沒有進行必要的查驗,導致陷入今日的困境。而博弈中最重要的一方即國家質檢部門,對蘇丹紅也缺乏足夠的防范能力,廣州有關部門即向媒體披露說,目前大多數的檢測機構都只對胭脂紅、檸檬黃等幾種常規人工合成色素具備檢測能力,對危害很大的工業色素如蘇丹紅、吊白塊卻毫無辦法。食品企業不擇手段地降低成本,監管機構的檢測技術卻沒有及時跟進,沒有預防、只有抽查,沒有加工環節的信息搜集、只有出事后的追蹤清剿,這意味著食品安全體系實際上處于被動、滯后的局面,難以遏制不法廠家的不軌行為。唯有把食品安全監管提前到加工環節,才可能在博弈格局中搶得先機。應該指出的是,自從阜陽奶粉事件以來,國家在加強食品安全監管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這次對蘇丹紅的清剿也說得上雷厲風行。至于蘇丹紅所暴露的預防漏洞,相信有關部門會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彌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