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政協常委提議將大學生納入社會醫保體系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8日 06:59 中國青年報 | |||||||||
記者 董碧水 本報杭州3月7日電 針對目前高校的醫療保障體制已不能適應形勢需要,浙江省政協常委、共青團浙江省委副書記陳浩日前提議:將大學生納入社會醫療保障體系。
陳浩認為,近年來,在校大學生因患大病、重病無力支付醫療費用而求助社會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救助故事背后,反映出的正是高校醫療保障制度的欠缺。 陳浩介紹,以浙江為例,目前全省共有普通高校74所,在校學生50多萬人。各高校沿用的是從1950年開始的公費醫療體制:部委所屬院校和部分省屬院校,國家給每位學生每年撥款60元作為醫療費用,撥給大部分省屬院校的學生則是40元,而對于民辦高校、獨立學院、擴招及高職高專的學生,國家則沒有一分錢撥款。在具體操作上,大部分院校采取了“國家拿一點,學校負擔一點,個人承擔一點”的方式解決醫療費用問題。 “這種做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存在的問題非常突出!标惡普f,一是學校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自辦醫院,還要負責學生的醫療費用報銷,龐大的開支造成了很大的財政壓力。像浙江工業大學,目前在校學生2.76萬人,享受國家撥款的計劃內學生僅有1.8萬人。按每人每年60元的標準來計算,該校享受的國家撥款為108萬元。但據該校醫院統計,浙工大每位學生每年僅門診費平均就在150元左右,加上住院費用,大大超過了國家撥款標準。如此情況下,學校每年只有從其他資金中拿出錢作為醫療費用投入。這樣的醫療體制,一旦出現大病、重病的學生,有限的投入就更顯杯水車薪,一個重病學生往往會花光全年級的醫療費用,而浙江省幾乎每所高校都被類似的問題困擾。 二是經費不足嚴重制約了學校醫院的醫療水平。目前,在學校發展規劃中,浙江各高校大都沒有考慮醫療機構的發展,基礎設施差,醫療設備陳舊,衛生技術人員配備不足。有人形象地將學校醫院比喻為“慈善機構”,渴了給點水,餓了給點飯,無法給學生提供全面有效的醫療服務。很多學生一方面歡迎學校醫院低廉的醫藥費用,同時又對學校醫院設備、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以及藥品質量等提出意見。 三是由商業保險公司為學生進行大病保險的方式尚不成熟。這些年,不少高校開始探索醫療保障體系的社會化,將商業保險引入校園,學生根據自愿原則進行投保。這種做法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校減輕了負擔,但也屢遭質疑。由于國家沒有明確的政策支持,操作還不是很規范;保險公司認為保費偏低,不太愿意介入;有的學生因為家境貧窮,不愿交保費。 陳浩認為,國家需要明確對大學生醫療保障的定位,針對新的形勢進行認真調查研究,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建立起多層次的保障體系進行有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