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廣東專家怒數藥企十宗罪 報價比實際價格高百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31日 05:52 信息時報
本版撰文 時報記者 游曼妮 通訊員 陳廣泰 “成本價才2元,報價100元!”“同一種藥150ml報價16元,80ml的比16元還貴——當誰是傻子呢?”2007年廣東省醫療機構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活動完成了第三輪面對面談判,廣東省醫藥采購服務中心邀請了多位談判專家昨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來自各大知名三甲醫院藥劑科的負責人、醫生的砍價專家怒數藥企考生10宗罪。 據統計,參加此次談判的企業代表1500多人,議價品種中無限價的1339個藥品品規都是從未在廣東省銷售過的“新藥”,共347家企業的562個藥品品規申請參加了第三輪的面對面談判,入圍252個,人機對話談判入圍286個,兩次共入圍538個,進入重點監控限額采購目錄574個,淘汰了227個。 超七成新藥虛高報價 這輪被砍價的“新藥”價格高燒現象尤為嚴重。專家統計,七成以上為虛高報價,屬于離奇報價就有幾十個,報價比實際價格高幾倍甚至幾十倍。 目前,廣東省藥品網上限價競價陽光采購工作基本完成了藥品選擇工作,報名的43209個藥品品規中,大部分名優產品已確認入圍,共有27670個藥品品規已入圍。在昨日新聞發布會上,專家努數藥企10宗罪。專家認為有很多涉及到監管體制、執法力度,建議政府管理部門對市場進行嚴厲整頓。 據記者了解,今年下半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將對全國藥品的生產批文進行重新審核,這將是整治混亂藥品市場的一記重拳。 三甲醫院5月用新藥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藥學部鄺翠儀教授表示,入圍藥品確定后,醫院將進入緊張的選藥采購過程,估計到5月,市民有望在醫院藥房按新價格、新目錄買藥。鄺翠儀教授稱,中山一院往年采購的藥品種類約為1700~1800種,基本都能在新目錄中找到或者有替代藥品。 罪1 搶救命錢不眨眼 有一家生產抗腫瘤藥物中成藥的企業,一瓶100ml裝的產品報價498元,病人兩次就能喝完,而這瓶藥水的的有效成分只是北芪、大楓子、短參三味極其普通的藥材炮制的。 罪2 為提藥價亂改劑型 無限價的1339個藥品品規都打著“新產品”旗號報名,專家發現,真正有技術含量的新藥只有35個。很多只是改了個劑型而已:片劑變膠囊、膠囊變片劑、片劑或膠囊變顆粒。改劑型后療效有的會打折。 一廠家竟然開發出“板藍根泡騰片”,專家連稱:“板藍根是我們老祖宗開發了幾百年的經典藥,通常都是提煉成膏劑,然后制成顆粒劑。泡騰片的板藍根的含量能有多高?溶解度會有多少?到底是吃藥還是吃糖?” 罪3 亂組合成“致病藥” 有的藥品推出“二合一”、“三合一”的新組合,治病藥反而會成為“致病藥”。如復方二甲雙胍-格列吡嗪或格列苯脲,前者為飯前服用,后者為飯后服用,兩者并在一起,醫生下醫囑時,不知如何告訴患者怎樣服用。 罪4 淘汰產品重出江湖 一些淘汰老藥換個瓶子就以“新藥”自稱報高價。如漢防已甲素、呋喃唑酮、硫酸巴龍等。 罪5 多加水價格翻跟斗 一家廠的一種洗劑弄出30ml、50ml、100ml、150ml四個規格,價格也跟著翻跟斗。 “50ml就是比30ml多了20ml的水,價錢就要多賣7.8元。這水、這瓶子可真是值錢。”“同一種藥150ml報價16元,80ml的比16元還貴——當誰是傻子呢?”專家感慨。 罪6 兩粒丸包了五六層 專家特意拿來一個藥品樣品,乍一看以為是個精品禮包,里三層外三層、大盒套小盒,層層拆包,從里面找到了兩包5g的補腎丸,企業報價居然要42塊一小包。 專家諷刺:“過節送禮送什么?我看就送這個很體面。” 罪7 亂報成本項目蒙專家 “藥廠報上來的生產成本的水分要擰幾把才擰得干,有的信口雌黃!睂<译S手列舉:有的藥廠報價說一個紙箱要16元,而同樣規格的紙箱別人3元就能買到;藥品成本價本已涵蓋了技術費用,還有廠家竟在每盒藥品身上加上4元“科技開發費”。 罪8 中成藥謊報原料含量 亂報原料含量的低級謊言,更是對專業人士的公然挑釁,這在中成藥品規中表現得尤為明顯。一瓶有效成分僅3g復方洗滌劑,報價16.5元,其主要原料500g最多不超過20塊,原料價僅要0.12元;一支2ml的清熱解毒注射液,廠家自報金銀花、蒲公英、夏枯草等九味原料都超過半斤,“按照他們這個配量,完全可以生產幾十支正常注射液”;一粒0.45g的跌打藥,竟稱丹參用了1斤,“這讓誰能相信?” 罪9 中間費用“發高燒” 一支軟膏報價93元,生產成本僅要9元,企業稱中間費用50元、管理費12元、財務費10元,最后被專家把藥品價格壓到了12元。 罪10 中藥含量“蒙查查” 中藥成分的質量標準是專家比較頭疼的問題;谥兴帯⒅谐伤幍闹扑幑に囂攸c,對藥效只能定性無法定量,專家看配方知道藥品用了田七、人參,但是用的是哪里的田七、幾年生的田七、何時采摘的田七,都無從判斷,無法比較各個藥品之間的原料成本差別,更難以區別相近配方藥品的藥效,這種“蒙查查”讓專家難以決斷。 荒唐語錄 專家:為什么要把價格定得如此離譜? 藥企甲:就是要讓你們砍得高興。 藥企乙:知道你們肯定要砍價,所以干脆報價的時候故意抬高。 藥企丙:不知道,我只是個中學老師,昨天才被臨時拉來的。 編輯點評 專家砍價,只是權宜之計 藥價虛高隱藏的“罪惡”,早已是路人皆知,問題是藥價審批時,為何對這些“罪行”如此寬容?時下的“專家砍價”,也只是權宜之計,因為“砍價”取決于專家的知識、談判技巧、企業的應對策略等等,帶有某種博弈性質,而合理的價格應當取決于成本與市場要素。 如果沒有科學、合理的估價機制,今天識破了N宗罪,明天還會冒出新的罪來;今天砍價降下多少“高燒”,明天還會重新升溫。某進口乳腺癌特效藥,報價22538.21元,專家也只能砍掉二毛錢。外資企業稱它屬研發新藥,在國內市場所向披靡,高售價高利潤體現了知識產權的價值;香港是沒這么貴,但那里的市場環境不一樣,你怎么好反駁它。 商品的價值是由社會平均生產成本決定的,了解了藥品的平均生產成本,它的價格就虛不到哪里去。這是藥品成本機制最基礎、最重要的數據。我們的專家可以搞清復雜的藥品成分、藥性、劑量,但對藥品的成本價格未必就搞得清楚,砍價有時就失去“底氣”。國內藥企生產基本上是仿制,只能依靠改包裝、改劑量等手段來拔高價格,而主管部門因為對成本價格蒙查查,對報批價格也就無從核實。這也是造成藥價虛高的內在原因。 國家發改委日前決定,調查28類西藥和中成藥的生產成本,雖然調查對象只占處方藥的一部分,涉及時間也限于2005年,但總算是抓中了問題的要害。 賀貝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