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欣弗事件再調查:誰會是下一個克林霉素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10日 09:4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沈瑋 實習記者 劉雁 上海報道 8月9日,距離SFDA披露安徽華源“欣弗”不良反應系列事件已6天; 距離衛生部全國緊急停用“欣弗”也已6天; 而距離哈爾濱小女孩劉思辰注射“欣弗”猝死已經13天了。 但國家權威部門對“欣弗”的檢測還在進行中,究竟誰是引起這一系列嚴重不良反應事件的罪魁禍首還沒有定論。 衛生部則于當日發出通知,要求出現“欣弗”不良反應事件省份的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密切關注事件發展動態,并要求自8月10日起,實行“欣弗”不良事件信息每日報告制度,將有關情況和工作進展書面報送衛生部。 而上海市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副主任杜文明這樣表示,“深究下去,暴露的還是整個醫療衛生體制存在的問題。” 這個藥就不應該做成輸液? “欣弗(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屬于抗生素,并不主張將抗生素做成輸液。”國家藥品評審中心主任藥師孫忠實教授對記者直言。 采訪中,很多醫學專業人士也指出,克林霉素水溶性不夠穩定,雜質較多,儲存運輸中容易出現問題,做成注射液的難度較大,做成輸液對工藝的要求更高。而且,在國外,克林霉素也沒有批準大輸液這個劑型。FDA的處方中,克林霉素只有小針劑并無大輸液劑型。 據孫忠實介紹,按照安全用藥的原則,能口服的不肌注,能肌注的不靜脈注射和輸液。因為輸液產品是直接進入人體血液的藥品,往往會加大發生不良反應的程度和概率。 克林霉素在上個世紀7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時,大部分企業生產的都是針劑。直到90年代末,事情發生了變化。 “原來針劑的價格只有幾塊錢,改成大輸液以后就價格飆升,再添點葡萄糖等可用可不用的成分,價格就賣到十幾二十幾塊,所以很多企業都開始做大輸液了。”一位業內人士坦言。 孫忠實也證實了這一點。“企業想盡一切辦法做成輸液,提高附加值,就是為了多賺錢。” 一個相對應的數據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中國大輸液的產量只有3億瓶,而到了2003年,中國大輸液的產量已達到32億瓶。大輸液成為中國制藥行業5大制劑之一。 記者了解到,市場上的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非常多,華北制藥集團的克林美、新華制藥的力派、山西普德藥業的福德、蘇州第一制藥廠的凱甫菲、魯抗辰欣藥業的良辰都是這方面的產品。 但生產企業卻有不同的看法。 “既然國家局已經批準了,說明就是合格的,那這藥的風險性就不該由我們考慮。” “欣弗”的廠家——安徽華源生物藥業有限公司——質量保障部人士表示。 安徽華源是在2001年向國家藥監局申請生產大輸液劑型,并獲得通過的,公司之前并未生產過克林霉素的小針型,公司方面表示,當時主要是考慮到使用輸液比凍干粉方便,而且凍干粉已經生產很多年了,所以安徽華源的克林霉素一投產就采用了大輸液劑型。 山東新華制藥科研辦有關負責人也告訴記者,雖然對克林霉素做成大輸液在醫學界存在爭議,但既然得到了國家局的審批,企業當然可以生產。 杜文明也強調說,“學術界雖然存在一些不同的看法,但國家局允許大輸液上市之前,藥品審評部門肯定是考察過其穩定性的。” 國家相關標準需修訂? 上述安徽華源人士告訴記者,克林霉素轉劑型生產之時,是免臨床試驗的。新華制藥人士也表示,“審批前不一定要做臨床試驗,每家企業生產的克林霉素可能規格不一樣。” 對于外界質疑,“問題藥品”出廠前國家主管部門沒有檢測的說法,國家藥監局有關人士表示,“這個不可能,每一批藥品出廠都檢測的話,量太大了,國外也不會這樣。” 他承認,在國家主管部門下發批文和GMP認證之后,每批藥品的合格性主要由企業自己的檢測部門控制,國家只能進行抽檢。“這只能靠企業的自律。” 值得一提的是,從目前“欣弗”的10項檢測結果來看,已經出來的9個項目結果中目前未發現異常,均符合國家標準。最后一項關于含菌的檢測,由于需要培養菌,最終結果可能在8月14日公布。 孫忠實認為,就目前已公布的調查情況看,并不排除是企業生產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根據患者的不良反應癥狀,他判斷說,“問題可能出現在原料藥上,或者是滅菌不勻造成熱原反應。” 他解釋說,輸液劑一般應在121攝氏度進行高溫消毒,以殺滅藥劑中的微生物。消毒設備是大型的,一次可同時消毒處理800-1000支藥品。很可能由于操作不規范,造成藥品消毒不徹底,比如位于設備中部的藥品達到了消毒溫度,而一些邊角沒有完全達到要求的溫度,導致沒有完全滅菌的結果。 “目前還不能判斷,是不是不在檢測指標中的雜質出了問題。”孫指出,如果這樣,可能又涉及到國家相關標準的修訂和完善。 “(欣弗事件)是一個教訓,今后國家對注射液的監管會更加嚴格。”孫忠實感嘆。 8月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整頓和規范藥品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方案》。其中提到,要嚴格審評審批化學藥品注射劑、中藥注射劑和多組分生化注射劑等三類品種的注冊申請,加強對原輔料合法來源、說明書和標簽內容、改變劑型和增加規格的合理性以及仿制藥申請的質量可控性等要素的技術審查。 追問合理用藥 劉思辰注射“欣弗”猝死事件中,一些專業的醫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 “這個小女孩,只是普通感冒,有必要輸液抗生素嗎?”華山醫院的一位醫生表示。 他說,克林霉素的不良反應一直存在,本來作為二線用藥,因此只有在炎癥嚴重時才建議使用。 在他看來,“欣弗”不良反應事件暴露出我國抗生素濫用的一個現實,同時也對用藥安全敲響了警鐘。“這種風險較大的藥物,在基層大量使用,本身就是危險的。” 孫忠實也認為,此次“欣弗”不良反應事件的發生,與給藥途徑也有很大關系。使用抗生素通常是在醫院,醫生開出處方后,由護士現場溶解加入到注射劑中,進行肌肉注射。而這次不良事件是靜脈直接注射,即藥物直接進入體液循環中。這樣,即便是合格藥品,發生不良反應的幾率也要比肌肉注射大很多。 山東華魯制藥有限公司銷售人員告訴記者,一些小診所往往采用掛靠正規藥批公司的方法,直接從廠家進藥銷售。而這些小診所的安全性往往得不到保證。該公司同時生產克林霉素的針劑和大輸液。 這次“闖禍”的欣弗,主要是在中小城市和縣以下的醫院使用。由于價格便宜,而且不用做皮試,使用簡便,在農村市場的使用量十分可觀。“欣弗”事件中,大部分出事患者都是在家中或當地小診所完成的注射。 杜文明說,“但這又涉及到我們國家醫療衛生資源不夠的問題,在一些偏遠的地方私人診所又不可避免,關鍵是監管。”他強調說,在上海,就沒有批準私人診所的運營和處方權。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