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警惕有抗食品危害你的健康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7月27日 11:59 中國食品質量報
本報記者 唐夏 今年4月,央視新聞聯播報道,北京一家知名醫院收治了一名普通的咳嗽患者,盡管醫生給他用了多種類型的抗生素,仍然沒能挽回他年輕的生命——奪去他生命的“殺手”,正是對抗生素產生極強耐藥性的“升級版”病菌。 有關專家指出,新生兒耐藥現象可能與準媽媽在孕期、孕前濫用抗生素有關,也可能和她們的“有抗食品”有密切關系。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對自身和親人的健康都越來越重視,不僅孕婦很講究產前進補,每天都要吃雞蛋,喝雞湯、豬蹄湯和牛奶,很多人也都養成了“藥補不如食補”的習慣,但這些食補原料的安全性卻越來越令人擔憂。 一面是利益的驅使,一面是監管的漏洞,濫用抗生素已成為農畜養殖業的“惡性腫瘤”。隨著存在大量抗生素殘留的肉、魚、蛋、奶等“有抗食品”進入市場,看不見的危險就這樣通過餐桌轉移,人體成了抗生素殘留的“收容所”。 專家認為,經常食用含有抗生素的“有抗食品”,即使是微量的,也能使人出現蕁麻疹或造成過敏性休克;與此同時,“有抗食品”還會使病菌的耐藥性越來越強,等于在人體內埋下一顆“隱形炸彈”,將來一旦患病,很可能就“無藥可治”。 據北京大學臨床藥理研究所副所長肖永紅教授介紹,由于抗生素本身就是一種藥物,會對人體帶來相應的不良反應,用的藥物越多,引起不良反應的機會越高。我國藥物不良反應監測中心記錄顯示,中國藥物不良反應三分之一是由抗生素引起的,由于抗生素的種類越來越多,它引發的不良反應也越來越多,幾乎已經涉及了人體的每一個生理系統。 例如,如果慶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殘留在人體內大量積蓄,兒童會出現耳聾,成人則會影響腎臟;四環素濫用會對成人造成肝臟損害,對兒童影響牙齒和骨骼發育;而氯霉素的濫用極易損害人類骨髓的造血功能,并由此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的發生等等。 雖然“有抗食品”危害重重,但對其一無所知或一知半解的消費者為數不少,而這正是“有抗食品”危害性的可怕之處。通常而言,消費者選購食品時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衛生狀況和保質日期上,擔心不潔食品和變質食品會導致“病從口入”,但卻不了解,有些衛生達標但抗生素殘留超標的所謂“合格”食品可能隱藏著更多的禍端。就某種意義而言,“有抗食品”的危害程度猛于醫藥界濫用抗生素的危害:針對后者國家已出臺強制措施,消費者已有初步具有理性用藥的意識,但“有抗食品”至今卻尚未引起社會各界的足夠重視,正成為潛移默化危害人體健康的“隱形殺手”。 鑒于“有抗食品”的危害性,世界衛生組織已成立了慎用抗生素聯盟,成員包括90多個國家,采取立法手段禁用抗生素。2003年歐盟監管委員會決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在歐盟范圍內全面執行禁用AGP(抗生素生長促進劑)。美國FDA也就畜禽養殖業新型抗菌藥(包括用作促生長目的的抗菌藥)安全性評估提出了一項指導方針,并提供資源來監測抗藥性的出現并盡可能地減少抗菌藥的使用。基于出口的壓力,泰國和巴西等發展中國家也開始部分執行歐盟的AGP政策。 愛爾蘭Alltech生物技術中心研究人員Lode Nollet指出,歐盟及美國乃至更多的國家、地區對AGP的限制正來自于消費者的壓力。 消費者雖然有安全消費的需求,但卻很難人人具備鑒別“有抗食品”的“火眼金睛”,雖然心下惴惴卻往往只能無可奈何。 如何避免消費者再度陷入如此尷尬境地?有關專家建議借鑒歐盟的做法,大力推行并嚴格執行農產品標識管理,以便為消費者提供詳細的信息,幫助消費者作出正確選擇,保護消費者不被誤導和欺騙。據了解,目前我國已有“無抗牛奶”、“無抗蜂蜜”等具有相應標識的安全食品上市,消費者可以根據相關標識和品牌進行選擇。當前各級政府質量監督部門也應加強市場終端的食品抗生素殘留檢測并及時公示,供消費者選購參考,并加大對違軌者的懲處力度。 有報道稱,本月(7月4日)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已經正式掛牌,“有抗食品”有望現出“原形”。國家認監委日前下發通知,授權該監督檢驗中心開展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業務,檢測報告允許使用“CMA”標志,并受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認監委的雙重監督和指導,不斷其提高管理水平和技術能力,保證出具的檢驗數據公正、科學、準確。據了解,國家食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中心已經掌握了農藥殘留等多方面的高效監測方法,當前正在進行食品中殘留抗生素、食品用塑料包裝材料中的有毒有害物質新課題的分析和研究。 專家還特別指出,“有抗食品”對兒童的危害程度要比成人嚴重得多,兒童的生殖、免疫、神經等系統正在快速發育中,新陳代謝要比成人快得多,從食品中吸收有害物質也多。專家建議,由于兒童不能獨立選擇食品,家長一定要增加對兒童的保護意識,避免“有抗食品”對兒童的危害,購買食品特別是乳、肉、蛋等畜產品時,不僅要選擇品牌和生產廠家,還要留心是否包裝上是否具有“無抗生素”的相關標識或解說。 當然,在我國社會誠信體系尚未健全的情況下,也不能一味迷信所謂標識或廠商承諾。這需要政府建立健全相應監控機制并嚴格執法,同時,當前消費者最好還要多了解一下廠商的相關情況,認真想想它是否真的具有社會責任感,是否真的具備“無抗食品”的生產、技術和管理條件。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