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協抽查發現 1元和23元的牙膏品質相差無幾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9日 17:54 新華網 | |||||||||
新聞背景—— 近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做了一次牙膏產品比較試驗。該會工作人員以消費者的身份,從北京的大型超市隨機購買了64個品種的牙膏產品,其中,有49種牙膏產品在其包裝上注明具有除防蛀外的其他功效,屬于功能牙膏。
據了解,抽取的產品涉及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浙江等十個省市的28家企業,價格從1元至23元不等,包括普通牙膏、含氟牙膏、中草藥牙膏等多個種類,品種比較齊全,代表了現有國內牙膏產業的基本情況。 他們委托國家輕工業局牙膏蠟制品監督檢測中心,依據GB8372-2001《牙膏》標準及相關檢驗方法標準,對比較試驗樣品的膏體、香味、PH值、稠度、凈含量等17項指標進行了測試。 比較試驗結果表明:牙膏總體質量水平較好,衛生指標全部符合國家標準要求;內在品質還需要加強控制,一些牙膏廠所用原料比較粗糙,從而影響產品感官質量;價位相差懸殊的牙膏產品在產品品質上并無顯著差異。 1元和23元的牙膏,品質相差無幾!這則消息無疑給了高價牙膏消費者當頭一棒。 現象:百姓用的牙膏越來越貴 杭州師范學院的學生周林說,記得他上小學時用的都是1.5元錢一支的黃芩牙膏,但是現在牙膏越用越貴,基本上都在7元以上。“牙膏品種多了,而且還說有美白、保健等各種功效,口味也越來越像口香糖,所以讓人忍不住想去嘗試一下”。 記者在世紀聯華超市走訪中發現,黃芩、中華等老一代中國牙膏品牌,也早已不是價廉產品。除了還有兩三款牙膏價位保持在3元左右外,其余的牙膏也走上了“功能”路線,如強力去漬、清新口氣、美白修護等,還有薄荷、茶爽、留蘭香等各種口味,價格在6元到幾十元不等。 在杭從事外貿工作的盛利麗說,現在去超市買牙膏,看著琳瑯滿目的牙膏和打出的醒目廣告,有時也會猶豫:是不是需要買這些所謂的功能牙膏。但是想想10元一支的牙膏也能夠承受,所以就買下了。“我想,既然說是美白牙膏,那么總會有美白的效果吧。”她說。 市場:商家大炒功能牙膏概念 最近電視上有某明星代言的牙膏產品,廣告中表現出來的口氣清新功能格外顯眼。在超市里,記者找到了這種牙膏,140克裝售價為11.50元,其包裝上醒目地標明全新刷牙體驗、美白牙齒、清新口氣、使用軟性硅磨料減少牙齒磨損等功能。 “經臨床驗證,4周后能令牙齒顯著美白”,這是中華健齒白清新薄荷味牙膏打出的廣告。4周就能顯著美白,這種廣告語誘惑性很大。世紀聯華超市促銷員告訴記者說,確實,不少消費者在買牙膏時會關注它的功能。 在采訪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商家之所以大炒功能概念,一是因為低價的傳統牙膏利潤空間不大,二是因為“功能”可以大大提升產品的市場價格。至于實際功效究竟如何,就不得而知了。 疑問:功能牙膏真的有功效嗎 據了解,目前我國有個牙膏標準GB8372-2001,但只對牙膏的感官、理化、衛生指標、氟含量做出基本規定,并沒有對牙膏的功效做出規定,行業部門對牙膏功效的認定也沒有統一的標準,這給牙膏企業宣稱自己的產品具有某種功能帶來了空間。 北京市消協在比較試驗結果后指出,牙膏屬于日化商品,而不是藥品。但部分牙膏宣傳功效夸大其詞,或宣傳語模棱兩可,玩文字游戲,比如宣傳對某某有療效、具有輔助治療效果、預防某某疾病等,就有可能誤導消費者。 他們還發現,很多牙膏企業宣傳的功效沒有經過相關臨床試驗。據悉,在28家牙膏生產企業中,有13家企業因各種原因沒有向北京市消協提供臨床證明材料。另外,為牙膏做臨床試驗的醫院也五花八門,他們甚至收到過“某某職工醫院”出具的臨床試驗報告。 (實習生 周慶玲 杜云 杭州日報/記者 鄧國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