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玩弄面積游戲 購房者小心價格陷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3月14日 11:23 南方日報 | |||||||||
廣州市消委會昨公布2006年第2號消費警示—— 開發商玩弄面積游戲 購房者小心價格陷阱 消費警示
編者按 辛辛苦苦攢錢買房卻遭遇“合同陷阱”,您窩心嗎?自己的愛車出了故障,修理場卻“趁火打劫”狠宰一筆,您郁悶嗎?如果你感到窩心和郁悶的話,就大聲說出來吧!因為3·15又到啦!珠三角各個城市的消委會近日發布了一系列的消費警示,各個職能部門也行動起來,在開展查處和銷毀危害消費者利益的各種假冒商品的同時,出臺了一系列法規,使消費者權益保護能夠持續化和常態化。在這一天,如果你有消費方面的問題,還可以去咨詢現場,當面向工作人員詢問。這一天我們消費者無疑是幸福的,但愿這一切不要隨著日歷的撕去而遠去,而是天天3·15,人人來維權! 本報訊 房地產市場交易活躍,消費者關于商品房的投訴也逐年增多,而購房面積的糾紛一直成為投訴的熱點。商家為了追求經濟利益最大化,玩起了面積游戲,大打法律擦邊球。在合同中鉆建筑面積與套內面積的空子,設置價格陷阱,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對此,廣州市消委會昨日公布了2006年第2號消費警示,提防房地產商玩弄面積游戲的伎倆,讓消費者提防價格陷阱。 案例: 建筑面積=套內面積?房價變相上漲5萬元 2003年10月,消費者杜先生購買了廣州某房地產公司一套四房一廳的商品房。當時根據某地產公司提供的書面《付款參考》介紹“該套總建筑面積為150.5301平方米,每平方米售價為8946元”。杜先生認為該價格適合,同意購買。但在簽訂合同時發現:合同的第三條約定“該套建筑面積共150.5301平方米,其中套內建筑面積113.4948平方米,公共部位與公用房屋分攤建筑面積37.0353平萬米”;第四條約定“按套內建筑面積計算,單價每平方米11733元,總金額133.1641萬元”。購房單價多了2787元。 當杜先生對合同上的面積提出疑問時,發展商解釋說,面積最后以房產證上的數據為準,多退少補。因此,杜先生放心簽訂了合同書。沒想到,2006年初杜先生拿到房產證時,發現房產證上的實際建筑面積為144.8285平方米,比《付款參考》、《商品房買賣合同》所約定的150.5301平方米減少5.7016平方米。也就是說在套內面積不變的情況下,多交了5.7016平方米公攤面積的錢,面積誤差比3.788%,房價變相上漲5萬元以上。杜先生多次與該公司交涉,要求退還減少部分的房價款,遭到拒絕,杜先生遂向廣州市消委會投訴。 專家點評: 房地產商應退還多收房款 廣州市消委會有關專家指出,在廣州,類似杜先生這樣的投訴并不是少數。一套商品房的建筑面積,由套內建筑面積和分攤的共有建筑面積組成。房屋的價格是由這兩部分之和決定的。電梯、樓梯間、公有門廳等都計入公攤面積。 政府要求預售商品房采取按套內建筑面積或按套售房的計價方式后,由于合同示范文本沒有規定公攤面積出現誤差的處理辦法,上述開發商就是鉆預售商品房買賣合同中“按套內建筑面積為依據進行面積確認及面積差異處理”條款的空子,套內面積誤差少,建筑面積卻大“縮水”。部分開發商在銷售宣傳時按建筑面積算房價,到簽合同時再折算為套內面積的售樓運作,無異是嚴重損害購房者合法權益的價格陷阱。 對這種情況,購房者去追究時,開發商卻以合同約定“按套內建筑面積為依據進行面積確認及面積差異處理”為由予以拒絕。類似這樣的糾紛除了存在上述的價格陷阱問題外,還存在有的開發商為了節省建筑成本,追求利潤的最大化而減少公用建筑面積和配套設施的問題。如上述情況,一個樓盤如果有200個單元,開發商多收的數額便達1000萬元以上。此案根據《關于審理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四條,明確了建筑面積與商品房買賣合同所約定面積不符的時候,其處理原則與套內面積不符的處理原則相同。因此,上述案例的某地產公司應當向消費者杜先生退還多收的房款和賠償利息。 李慧燕 陳子生 胡碧濤 黃穗誠 相關 房地產公司中介人員 誠信檔案年內建立 嚴重違規者吊銷執業資格 本報訊 (記者/張睿 實習生/楊晟)筆者昨日從廣州市國土房管局獲悉,今年房地產中介管理的重點將落在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服務水平等問題上,廣州市的房地產公司和中介人員的誠信檔案也將在今年建立。 據介紹,根據近兩年群眾對房地產中介行業的投訴來看,投訴的焦點已從對機構經營行為的不規范轉向對從業人員的態度方面。由于中介行業入職門檻較低,公司對員工職業道德的培養未給予重視,加上中介人員具有分散性,政府部門對中介人員行為的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難度。 市國土房管局表示,今年中介管理的重點將落在提高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服務水平等問題上。繼續通過國土房管局網站、網上信箱、熱線電話等渠道全方位監管中介市場;同時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曝光力度;對缺乏職業道德的從業人員,將依法依規予以處理,對事實清楚、情節嚴重、影響較大的,市國土房管局中介管理所將吊銷其執業資格;房地產公司和中介人員的誠信檔案將在今年建立,并計劃在幾個大型中介公司間試行公示,繼而逐步面向社會和市民。 市房管局同時提醒市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免受損害,市民也應當增強維權意識,在進行房地產交易(尤其是二手房交易)時,應盡量各交各稅,避免中介人員鉆空子;在簽署買賣合同時,買賣雙方、中介人員三方必須到場;同時,必須確保合同條款是否合理、全面(包括口頭協議),并確保合同務必蓋上中介公司的公章,以便作為向政府部門投訴的有效依據。市民可通過投訴電話(83346239)、網上信箱(http://www.laho.gov.cn/wsxx/wsxx.jsp)等途徑共同監督房地產中介行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