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藥屬普藥翻藥價新被抬高 醫院為利暗中推動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13:05 新華網 | |||||||||
目前國內市場上的藥品1/3是“普藥新做”,這成為藥價虛高的一大“禍首” 新華網重慶12月6日專電 (記者 王金濤) 12月1日,第五十四屆全國藥品交易會開幕,10萬藥商云集重慶,競相推銷自己的藥品。在各展位,紅霉素、青霉素、感冒顆粒等傳統普藥已很少見,取而代之的是一些包裝靚麗、名稱新奇的藥品。記者調查發現,“普藥新做”在醫藥界已成為一股風潮,其最終結果是藥價滾雪球一般迅速上漲。
除醫院抬高藥價、代理商中間牟取暴利外,“普藥新做”成為藥價虛高的又一個“禍首”! “普藥新做”一般只是改換一下包裝、劑型和名稱 普藥是指患者已經使用多年、國內許多廠家都能生產的藥物。近年來,我國醫藥企業競爭異常激烈,普藥銷售利潤極低,許多藥企就開始“普藥新做”,打著新藥的旗號去營銷本是普藥的品種。一位藥品批發商告訴記者,她以前代理普藥銷售,但前不久供藥廠家停止向她供貨,原因是藥廠不生產普藥了,而是把普藥改成了“新藥”。 “普藥新做”并沒有提高藥品品質,一般只是改換一下包裝、劑型和名稱,療效并沒有變化,實質上是“換湯不換藥”。比如,大家在電視中常見的一些保健藥品廣告,其實大都是“普藥新做”,但老百姓還以為它們是地道的新藥。采訪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藥企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國內醫藥市場上的藥品,有1/3是“普藥新做”,但它們絕大多數都是“新瓶裝舊酒”。普藥的利潤能達到一兩個百分點就不錯了,而研發真正的新藥需要大量投入,國內多數藥企又不具備這樣的科研能力,于是紛紛致力于“普藥新做”,特別是藥企投入大量資金完成國家要求的GMP(制藥企業硬件要求國家標準)改造之后,都想通過“普藥新做”撈回本錢。 一種普通的藥改了個名稱,換了個包裝,價格就增長了近10倍 “普藥新做”是一種當今比較流行的營銷方式,但從消費者角度看,它卻是藥價虛高的又一個“禍首”,將藥價抬高了幾倍甚至幾十倍! 在藥交會上,無論是藥品制造商還是經銷商,都對藥價諱莫如深。記者經過艱苦暗訪,終于了解到一些驚人的內幕:安徽某藥企生產的一類藥品,以前每盒出廠價為0.4元,“普藥新做”后漲到了1.6元,但藥物成分沒有任何變化。東北某企業的紅霉素產品以往是100粒定價兩三元,但在改了包裝之后,僅30至40粒就賣到了7至8元。一位藥商告訴記者,許多廠家都能生產小兒速效感冒顆粒,但有一個廠家將其改了個名稱,換了個包裝,價格就增長了近10倍。 記者了解到,盡管國家多次調低藥品價格,藥價一降再降,但一些廠家為了牟利,就停止生產降價藥品,轉而“普藥新做”,隨后自主調高藥價,留出足夠的利潤空間。 醫院等衛生機構對“普藥新做”有強烈需求 隨著采訪的深入,記者發現醫院等衛生機構對“普藥新做”的強烈需求,是產生這一現象的深層次原因。 “醫院越來越不喜歡普藥!币晃凰幤方涗N商告訴記者,“藥價越高,醫院提留越多。一個阿莫西林,改了幾十次名,每一次改名就漲一次價,靠的還不是醫生開處方的那支筆?” 目前國內80%的藥品消費都在醫院產生。重慶市銅梁縣某鄉鎮衛生院一位負責人透露,對于以藥養醫的醫院和衛生院而言,銷售普藥利潤不大,于是衛生機構就督促藥企“普藥新做”,開發藥店里買不到的“新藥”。反正老百姓沒有見過這些藥,無法和藥店比較價格,不會再跑到藥店里買這種“新藥”。 調查中大部分藥界人士認為,“普藥新做”不應該只是包裝上的變化,更應該是技術和品質的變化。制藥商應從原材料上下功夫,以地道的藥材為原料,提高產品品質。此外,要想從根本上糾正“普藥新做”,還應該徹底進行衛生體制改革,早日實現醫藥分家。(新華每日電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