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香港11月30日電 一項由香港理工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完成的研究項目顯示,珠江河口河鮮及海鮮重金屬含量嚴重偏高,魚類的平均鉛含量超出內地安全標準,其中泥鯭超標30倍;而蟹、蝦及貝類平均鎘含量也超標,其中基圍蝦超標更高達40倍。有學者指出,長期進食含過量鉛及鎘的食物,會損害腦神經及腎臟功能。
據悉,有關研究人員沿珠江河口一帶共7處搜集了58份魚、蝦、蟹及貝殼海產樣本,
對之進行化驗及分析金屬含量。抽查的海產包括烏頭、鰨沙、盲鰽、鰣魚、泥、基圍蝦、花蟹、毛蚶等。結果發現,魚類的平均含鉛量達每公斤含2.2毫克,高于國家指定安全標準每公斤含量1毫克的水平,其中最高的是泥鯭,鉛含量達到每公斤含30.7毫克;而蝦、蟹及貝殼類的平均鎘含量亦達每公斤含0.8毫克,高于國家安全指標每公斤含0.05毫克的水平,其中基圍蝦含鎘量最高,達每公斤含2.1毫克。
負責研究的香港理大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副教授李向東稱,珠江河口海產的重金屬含量偏高,主要原因是工業污染造成,與五年前的同類研究比較,海產的重金屬含量增加了1.4至1.8倍;而金屬中的鋅及銅是海產生長必需元素,低濃度的鈷、鎳及釩對人體并無明顯的危害,但鉛及鎘即使濃度低都會有毒性。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化學專家指出,鉛及鎘均屬致癌物質,由石油、汽車及油漆等工業釋出,長期進食含鉛偏高的食物會導致血癌,損害腦神經及影響兒童智商;而鎘更因無法排出體外,長期累積會損害腎臟及影響生殖系統。(劉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