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市場接二連三地出現空調低價跳水現象。孰不知,很多低價空調原是消費陷阱。專家提醒消費者:選購空調一定要當心,防止掉入“低價陷阱”。
一邊是原材料價格居高不下,一邊卻是空調價格大幅跳水,空調企業如此“賠本賺吆喝”其實另有隱情。據業內人士透露,目前空調市場上低價拋售空調的企業分為兩類:一類企業在高溫剛開始時盲目樂觀,大批量采購原料加急生產,根本不考慮自身品牌號召力和產
品質量,以至于高溫即將結束時資金鏈開始吃緊,不得已拋售尚未銷售的庫存空調;還有一類企業則是因為去年遺留下來的庫存產品能效比不達標,就等著天熱來消化這部分庫存。
這位業內人士進一步分析其中的“貓膩”:首先,這些低價拋售產品的品牌倒閉的可能性很大,消費者當心被“忽悠”。這些空調企業的共性就是以低價黑馬形象突然殺入市場,但由于產品功能單一、技術更新速度滯后、材質工藝粗糙等,很快就陷入資金短缺、入不敷出的境地,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因此,專家特別提醒消費者,不要一看到誘人的“低價”就迫不及待地想搶購,“低價”其實是一些企業永遠地告別空調市場的信號。
其次,很多低價空調能效比不達標,費電又費錢。在一些家電商場,許多空調產品到現在還沒有按規定貼上“能效比標識”,促銷員在被問及此事時,多佯裝不知。此外,已經貼上能效標識的,也未見得就都是節能空調。而這類能效比不達標產品最大的共同點就是“低價”。
一些不明就里的消費者,往往在買到“低價空調”后才會發現問題。這時若是企業還沒有倒閉,消費者也許能夠保障自己的合法權益,可一旦企業倒閉,就只能找銷售商,但銷售商在出現質量問題維修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諸如缺關鍵部件等問題。這樣的話,空調就成了消費者家里的一道擺設。
專家指出,低價只能從某一方面顯示產品的低成本,但從整體價值來看,并不意味著就“物美價廉”。目前低價拋售的空調多以庫存空調居多,這些空調在質量、能效方面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問題,往往是低價低質。因此,消費者在挑選空調的時候一定要慎重,千萬不能被“低價拋售陷阱”給“忽悠”了。(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