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瑩 北京報道
光明河南子公司發生的“回奶”事件已經嚴重挫傷了人們對光明品牌的信賴。
一個企業因子公司的內部問題而牽連了整個公司品牌,就在人們為之惋惜的時候,事情卻朝著人們意想不到的方向又進了一步:隨后發現光明杭州生產基地涉嫌“虛標生產日
期”,這一事情還未得到妥善處理,近日,又傳出上海總部一生產基地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如果因子公司危機處理不當而影響了整個公司品牌的話,那還是公關技術和技巧層面的事,但如果一個知名企業接二連三的出現問題,可能就應該從整個戰略上來審視這個企業了。” 南開大學國際商學院教授白長虹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針對近段時間光明事故頻出的現象分析。
人們對光明“回奶”事件之所以反應如此強烈,從大環境看,可能與整個乳品行業的誠信有關。上海卓躍企業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龐亞輝分析,近兩年,中國乳業進入一個“多事之秋”階段,先是“大頭奶粉”事件,接著是奶片危機事件,再接著“雀巢奶粉碘超標事件”,一些平時深受消費者信賴的大品牌頻發惡性事件,一次次地動搖著消費者對行業和品牌的信心。
而從企業自身來說,近年來乳業競爭越來越殘酷,企業為求生存,不得不采取盲目擴大規模、終端降低價格等幾近自殺的競爭方式。光明要在行業老將和新銳中突圍,就必須在守住上海這個大本營的基礎上不斷向外擴張,提高市場份額。1998年光明制定的新發展戰略中就包括“地方性生產銷售公司,全國性品牌增值公司”,在這種戰略思想的指導下,截止2002年,光明收購了30家企業。
大肆擴張的同時光明也變的有些“虛胖”,并購之后由于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導致管理不到位。在收購河南山盟后,光明只是投入了資金,而對收購前就已存在很大問題的山盟,總部并沒有派人進行監管治理,事發之后光明也承認事故的原因之一可能就是“用的還是原班人馬,總部只是采用ERP進行管理。”
企業做到一定程度,為了戰略需要,進行對外擴張時采取收購和兼并的策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同時,并購企業往往又是危機事件的“多發地帶”。
鄭州市公關協會副秘書長王博偉認為,現在相當多大公司對子公司只是輸出品牌,而無實質性的監管,結果導致子公司優勢資源沒有整合,原來的頑疾又不斷復發。
龐亞輝認為,如果放棄被收購方的品牌而使用母公司品牌的話,那么被收購方的生產工藝和管理水平必須通過改進與母公司保持一致,否則就可能存在隱患,傷及母公司品牌。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母公司戰略正確的前提下,否則,一切都是枉然。”他強調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