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書好比黑心奶粉 揭開暢銷榜上偽書盛行的秘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16日 10:31 周末報 | |||||||||
本報記者 陳璐 實習記者 周文娟 【周末報報道】 近期有本正在企業里流行的書叫《沒有任何借口》,翻炒美國軍隊的“訓練寶典”,書里列舉了西點軍校以“沒有任何借口”為典范的所謂悠久傳統。該書的封底甚至列舉在世界500強的企業里面,西點軍校培養出來的董事長有1000多名,副董事長有2000多名,總經理、董事一級的有5000多名。《沒有任何借口》(寫明是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
無獨有偶,作為某媒體一手策劃的“2004年最受中國企業家喜愛的書”的排行榜上,幾乎相同主題的署名保羅.托馬斯著的《執行力》名列第二。其他如哈佛大學博士邁克爾.D.波頓所寫的《我眼中的中國第一首席執行官:挖掘張瑞敏的管理圣經》、《CEO的七宗罪》,都被一些企業家奉為學習經典。 可是近日,北京某咨詢公司卻用確鑿的證據向那些暢銷書潑了大盆的冷水:“這些書全部是假的!”“全部是由國內不法書商召集的‘槍手’在國內編寫,然后套上皇帝的新衣偽裝成的暢銷書!” 記者獲知,哈佛商學院在對該咨詢公司求證《執行力》系列叢書作者的回信中稱:“無論現在或是過去,我們都沒有保羅.托馬斯教授這個人。” 與此同時,2005年1月底,該公司還公布了2004年95本疑似“偽書”清單,《沒有任何借口》等書都赫然在列,由于涉及到的出版社足足有30家之多,這一舉動在全國掀起了軒然大波。 “‘偽書’比正規引進版權出版的同名或類似書名的圖書更加盛行市場,原因就在于這些‘偽書’出版商掌握了‘假人’寫書、夸大宣傳、迎合讀者這三大法寶。” “偽書”好比“黑心”奶粉 被稱為“民間反‘偽書’第一人”、北京錫恩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的總經理姜汝祥2005年3月4日下午在接受周末報記者采訪時,開門見山地說出了“‘偽書’橫行”的原因。 《周末》:我們都知道書有正版盜版之分,怎么還會有真假之分呢? 姜汝祥:“偽書”是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概念。我認為“偽書”自古有之,譬如說《紅樓夢》的后四十回,就可能是因為各種原因而偽造的。在這里值得注意的就是“偽書”和盜版書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盜版書是指原本確實存在這一本書,出版商沒有經過作者的同意就印刷出版了,可以定性為“偷”。而“偽書”是指書上標注的作者根本沒有寫過這本書,有人借作者的名諱寫作出版自己的書,對于作者來說其實是無中生有,甚至根本沒有署名的作者其人。 《周末》:你們為什么要做一個“偽書”清單?姜汝祥:這個“偽書”名單是我們公司投入很多時間、精力、資金做出來的。為什么要這么做,原因主要有幾個,其一,我覺得每一個公民都有承擔社會責任、反對邪惡的義務;其次,我在各地開講座時,很多企業家來問我問題,手里拿的就是這些“偽書”。我告訴他們書是假的,他們接著說如果我們不把“偽書”公布出來就是不負責任,我不愿意被看成這樣,因此反“偽書”勢在必行。 另外最主要的還是“偽書”危害實在太大了,就像“黑心”奶粉一樣,大家不知道是“黑心”奶粉,就把它當真奶粉吃,結果吃出了大頭娃娃,甚至失去了生命。“偽書”也是一樣,大家把它當作真書來學習,其結果比起“黑心”奶粉有過之而無不及啊! 《周末》:為什么你說最推崇這些書的企業家們是受害者? 姜汝祥:的確,當我們公布那95本“偽書”的名單時,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家在震驚之余還有些猶豫,因為這些書中有些他們已經學習很長時間了,這個事實對他們來說很殘忍。另外企業員工方面知道了他們學習的教材是“偽書”的話,會想這是企業主為了達到某種目的故意為之的,這樣企業主與企業員工的關系就會惡化,對于企業發展危害是很大的。 “假藥謀害健康,‘偽書’謀殺思想。”任何企業甚至社會,他們背后最強大有力的支撐就是自己的思想,可是現在這種“偽書”泛濫的情形已經污染了企業的思想,也影響了企業的運作,這樣怎么可能在中國建立起偉大的企業! 我個人認為,中國目前最優質的資產就是中國擁有相當一批上進的企業家與成千成萬更上進的企業員工。其中企業員工比企業家進步更快,他們的進步就是思想的進步,“偽書”恣意編造、篡改了思想,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是對這些優秀企業家和企業員工的上進心的一遍又一遍的謀殺。 還有間接的受害者。這些“偽書”帶來的是懷疑,人們對知識的誠信和背后的東西會發生懷疑。 這些危害我們現在看不充分,我覺得這才是最要命的地方。現在有誰去調查過這些假書對企業的危害?不能說沒看見什么危害就是不存在。讓危害長久延伸下去對于企業是又一個回馬槍式的打擊。總之,無論怎樣,受害的都是我們自己,是我們的國家。 “偽書”在滿足誰? 【周末報報道】 《周末》:那您覺得“偽書”為什么能夠發展到如今的程度? 姜汝祥:首先,它利用了中國經濟發展的大背景。如果這些“偽書”出現在十年前,它就一點市場都沒有了,那個時候看中的是點子,是抓住外在的機會。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到今天,現在需要的是強化內在競爭力,所以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要求學習經營管理方面的書籍,然而,中國這種書的產出是很少的,所以我們可以發現這類書大都是從國外引進的。 《周末》:你們所指責的“偽書”大都是經營管理類的書,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現象呢? 姜汝祥:這種迎合不僅體現在形式上,還有內容上,中國的企業家已經不像以前那樣熱衷于銷售,而是從追逐外在機會型逐漸轉變到開始“修煉內功”,所以現在圖書市場、管理培訓還有我們這樣的咨詢公司能夠存在和發展。其實很大的背景是中國的企業和中國的員工正在修煉內功、正在加快腳步進入全球市場、正在真正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偽書”也深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做的都是這類最流行的題目。 《周末》:這些“偽書”的出現又是在迎合什么樣的心理呢? 姜汝祥:這和“偽書”泛濫的原因是相輔相成的,原因也有幾方面:首先,西方這類書籍之所以好,是因為它們都是作者花了十年甚至二十年的心血寫成的,這樣從另一個角度看它的數量也就不是很多了。而“偽書”的作者就沒那么負責任了,他們胡編亂造、到處抄襲拼湊,有的書上竟然還有我的觀點。他們這樣做的話,書的產出就會很快,有的還是一套一套地出,讓讀者產生錯覺,錯以為他們的書內容比較厚實、專業。 其次,因為西方人的表達方式和邏輯思維方式與中國人是不一樣的,原版引進的書讀起來就不如中國人自己寫的書舒服,所以在閱讀習慣上“偽書”比較適合我們中國企業家的口味。再者,“偽書”也看準了我們企業家的一些錯誤心理,比如說《沒有任何借口》這種書就滿足了我們一些企業家強烈的權力欲、控制欲。但事實上,像這樣的思想,西方著作里面是不會有的,即使有也會首先有個大前提在。 最后,“偽書”通常給自己戴上許多高帽子,譬如排行榜多少多少萬冊、美國的《華爾街日報》等推薦的讀物,然后將作者冠以“哈佛商學院教授”等頭銜,再由美國最著名的企業家,比如比爾.蓋茨、韋爾奇來推薦,然后是美國多少家500強用它作培訓教材。這些子虛烏有的大名頭組合在一起就強化了它的權威性。 剝下“偽書”的假面 《周末》:如何杜絕“偽書”呢? 姜汝祥:“偽書”的出現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追逐利益,我們讀者都不買他們的書是最根本的解決方法。 《周末》:可是讀者怎么知道哪些書是“偽書”呢? 姜汝祥:我們整個社會都應該行動起來才能根本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公司把這95本書公布出來基本上也是出于幫助讀者分辨“偽書”的目的。 這里要著重說一下出版社,可以想象得出讀者不會去鑒別這個書是真的還是假的,因為他們一定天真地相信出版社出的,像國際文化出版公司、中國工人出版社、中國商業出版社,這些出版社我個人都是尊重的。剛開始的時候都不太相信是他們出的,經過仔細檢查以后才發現確實是他們出的,這是集體造假,而且很惡劣,他們出的一些書暢銷到了上百萬冊!對我們的企業是何等大的傷害。我們將他們的大名公之于眾,讓讀者不買他們的“偽書”,這樣才能保護真正出版中國優秀本土著作的出版社。對于已經出現的我們自然要嚴懲,對于沒出現的也要能夠做到防微杜漸。 《周末》:可是“偽書”這樣猖獗,您公布出來的也只有95本,即使可以考慮出版社的誠信,作為我們消費者,我們面對的是廣闊的書海和形形色色的出版社,怎樣才能在購書的時候及時分辨出真書和“偽書”呢? 姜汝祥:其實方法很簡單。作為消費者最關注的還是些名氣比較大的作家、暢銷書、有力推薦等等,而那些號稱暢銷書,號稱美國權威雜志推薦,號稱作者都是哈佛教授、有名有姓的,而且都是有英文名的。 那么,辨其真偽的最簡單的方法有三個:第一,可以到“亞馬遜”網站上查詢。“亞馬遜”是美國非常著名的交易平臺,如果“亞馬遜”上都查不到的話肯定是假書。第二,如果是哈佛大學的教授,那哈佛網站上的名錄上可以查到。如果查不到,就肯定不是所謂哈佛 教授,這樣一來書的可信度也就打上問號了,基本上是假的。第三,如果書有英文名字,那這本書在網絡搜索引擎(比如google)上是可以搜索出來的,但如果是假書就搜索不出來了。通過這些方法基本上就能夠確定我們所拿到的是不是“偽書”了。 《周末》:這樣看起來分辨“偽書”并不是很難。 姜汝祥:的確不難,其實按照程序上講這種假冒外版書是很容易被發現,也是很容易制止的。沒有一個讀者在明明知道這本書是“偽書”的情況下還會買。 舉個例子,《執行力》在不同出版社出,但他們偽造的作者都是保羅.托馬斯。造假者采用的方法實際上是買書號,然后在書上打他們自己的品牌。《執行力》背面寫的是佛林頓國際文化公司,那是其中一個書商。這是很容易查到的。還有按照我們國家的規定來講,所有外版書必須有版權登記合同,合同號也要標明。在《執行力》系列里面,其中有兩三本是有版權登記合同號的,但是有幾本根本就沒有這些合同號和國家審批號,一次成功后造假者已經覺得這個世界是可以非常簡單被欺騙的! 某些出版社喪失“出版人格” 《周末》:為什么到現在“偽書”才被披露出來呢? 姜汝祥:這是需要我們反省的。“偽書”能發展到現在是我們自己機制的問題,是如何有效實施依法治國的問題。有關出版業的法律條文不少,但我們發現執行這些法律條文的關鍵是機制。我覺得要有一個富有活力的機制,才能讓出版業走上依法治理的軌道。 《周末》:被你們曝光的那些出版社目前有什么樣的反應呢? 姜汝祥:我們所揭露的這些出版社大部分都趾高氣揚,大部分都在向我們表達我們在做一件徒勞無益的事。甚至有個別出版社還通過律師說要告我們。但目前我們還沒有收到任何一個法院的傳票。相反,我倒是建議我們的受害者要去告一告這些為了牟利而喪失“出版人格”的出版社。 “文化產品的造假是最大的腐敗,我們一定會采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對于任何一本偽書,我們都不允許有任何借口。”2月24日,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向眾多書業媒體表示了國家向偽書開刀的決心。 與此同時,新聞出版總署還向各級出版部門下發了一份《關于對含有虛假宣傳信息的圖書進行專項檢查的緊急通知》。通知針對當前一些出版單位出版一些含有虛假信息的偽書的行為,認為“這些偽造外國作者,偽造國際知名媒體、人物的評論,偽造國外圖書暢銷信息,或盜用國外已有影響或暢銷的圖書書名及相關信息而圖書內容則完全由自己編寫”的圖書制作,違反了《出版管理條例》、《廣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及《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有關法律法規,是“欺騙讀者、破壞出版市場秩序的行為,也損害了中國出版界的聲譽”,通知要求各圖書出版單位對所出版的圖書進行自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