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志泉
在四川成都的大街小巷,到處都可見“老媽蹄花”的招牌,是朋友囑咐到成都必定要一嘗的美食,而且,熟門路的朋友,都會指定去半邊橋的那一家。
我在人民公園后門找到了這間“地痞名牌”,一坐下,便迫不及待點了份蹄花。稍候
片刻,上菜了,眼見端上來的蹄花,一只白白凈凈的豬蹄浸在奶白的滾湯中,泛著微微的透明。湯里還有雪豆,粒粒雪白飽滿,都燉得裂了口在微笑,湯面上更浮著小撮蔥花,既是調味,也是點綴。
呷一口湯,味鮮得緊,感覺暖洋洋。再用筷子抖一下豬蹄,放入嘴內一抿,蹄子旋即在口腔內解體,完全不必用勁去啃,“咚咚”幾響,骨頭已悉數落在骨碟上,而肥肥嫩嫩的豬蹄肉則順著舌頭下滑……整個動作連貫到底,干脆利落,連掉光了牙齒的老婆婆都可以輕易完成。而那美味的蹄花,除了一個“滑”字,再難找到合適的形容了。
至于碗內的雪豆,經過4小時燉煮,都軟爛沙糯,和味蕾廝磨起來,又是另一種旖旎。
當地人說,一碗出色的蹄花須符合兩大標準:蹄子先要煮得松化,其次是看湯底的顏色和濃度。湯底不白,即是火候不夠;如果火候太猛,蹄子上的肥油又會化在湯內,糊住嘴巴。根據上述兩大原則,這里的蹄花已經是超水準之作了。
蹄花者,豬手也,其實是一樣東西,稱呼不同,感覺就兩樣了。提起豬手,感覺是一種很“粗獷”的食物:咸豬手、豬手撈粗……不是加入南乳燜就是用火烤,頗為“陽剛”;相反,成都的蹄花,是用慢火清燉出來,湯汁奶白滋潤,其嫵媚婉約之態,是百分百的女兒家風味(聽說吃了還可以美容)。
成都有滑溜的蹄花,而廣東則有味道香濃、且霸氣十足的“生財就手”。
“生財”在廣東人的口語中,與萵苣、即“生菜”諧音,很多吉利年菜都會以生菜為副料;“生財就手”就是生菜伴豬手,這道年菜人人喜歡,只因寓意吉祥:除了有財可生,也要萬事如意就手。
我不但喜歡這道菜的意頭,更欣賞它濃郁的味道和豬手皮的軟韌口感。為了減少豬骨在燜鍋占地過多,我請肉檔師傅從豬膝之上約兩寸斬起,把毛燒凈,先斬開兩半,每半斬成大塊,汆水后洗凈,然后挑出膝上大塊的,把柱骨去掉,便很好用了。
有很多作料與南乳十分相配,豬手便是一例,它雖只算是豬肉中的次等,但加些上好磨豉醬和頭抽同燜,其味無窮。吃罷唇上還留薄薄一唇膠質,口感豐富極了。
倒是不必太在意生菜的煮法,只要燒開一大鍋水,加點油鹽和糖,放入生菜燙熟便撈起瀝水,伴在豬手旁,淋下南乳汁,這樣生菜便充溢著濃濃的肉香,正點!
其實做一道好的“生財就手”也不容易,但只要準備好以下材料、做好每一個步驟及細節,一道味道好、賣相佳的“生財就手”就可以登上大雅之堂了。
材料: 豬手:兩只,約1000克
唐生菜:600克
配料: 姜米:半茶匙
果皮:少許
蔥段:適量
調味料:南乳:1.5湯匙
上好磨豉醬:1茶匙
糖:2茶匙
頭抽:1湯匙
鹽:適量
芡汁料:生粉:1茶匙 + 水:2湯匙
預備:
豬手放在一大鍋開水內煮10分鐘,倒在疏箕內,以冷水洗凈,瀝水后挑出大塊的切去柱骨。
生菜洗凈,每棵切成菜膽,留用。
燜法:
置鍋于中火上,鍋紅時下油1湯匙,把配料炒香加入南乳和磨豉醬,不停鏟動,隨即加入糖,鏟至糖溶,炒數下,把豬手全部傾入鍋內,鏟至每件都沾上醬料,濺酒,加水4杯及頭抽,改為大火,燒開汁液。
從鍋轉盛豬手至厚身之燜鍋內,置中火上,加蓋燜約1小時至豬手變軟。
同時準備一大鍋開水,備用。
調勻生粉和水,慢慢吊下豬手內,汁稠后逐塊將豬手夾出排在菜盤上。
把生菜焯至身軟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