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力爭實現4%的目標。老百姓支撐教育付出費用已近極限
本報記者 季譚 發自北京
日前教育部、國家統計局和財政部發布的《2004年全國教育經費執行情況統計公告》(下稱《公告》)顯示,2004年我國國家財政性的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為2.79%,與上年公布
的3.28%相比,減少了0.49個百分點。
昨天,在教育部第一次自主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新聞辦主任王旭明向《第一財經日報》解釋:“2005年國家統計局根據經濟普查統計結果,將2004年GDP上調2.3萬億元。但是目前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統計,尚不能完全反映我國政府安排教育經費的總量。”因此教育經費財政投入占GDP的比重顯得較輕。
“我國教育經費占GDP的比例已經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但是2004年比較明顯一些。”北京理工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研究員楊東平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指出,“國家對教育的投入總量仍不足,教育投入增長的速度低于國家經濟發展的速度。”
而且在教育經費的增長過程中,“地方政府的投入要更加關鍵一些,因為根據《公告》,2004年全國有1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預算內教育經費占財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楊東平說。
王旭明也承認:“不可否認,距離我們教育投入占GDP4%的指標還有相當的差距,因此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當前和今后教育改革和發展中更大的問題。”
國務院1993年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中明確提出,要逐步提高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GDP的比例,在上個世紀就要達到4%,但至今仍未能實現這個目標。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前校長沈士團告訴記者,4%的比例是參照世界平均水平確定的,1994年該比例世界平均水平為4.9%,1995年為5.2%。
但盡管如此,社會資金投入力量依然很大。
根據有關數據,2002年我國教育經費共占GDP的5.35%,這是最近5年來所占GDP份額最大的一年,其中社會資金占GDP的1.94%。
而楊東平介紹,全世界200個國家和地區中,社會資金超過2%的極少。這意味著,我國的社會教育經費幾乎達到“天花板”,老百姓為支撐教育付出了極高的費用。
“我國是用占世界0.78%的教育經費培養著占世界近20%的中小學生。”沈士團說,投入不足使我國基礎教育存在比較嚴重的問題。
《公告》指出,2005年,在安排年初預算和分配預算執行過程中的超收部分時,各級財政部門要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證教育投入,不僅在年初預算而且在年終決算時,中央本級和地方各級財政預算內教育撥款的增長要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
同時,中央和省級政府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使大多數財政比較困難縣增強義務教育經費的保障能力。《公告》認為,由于采取了相應措施,全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未來會有較大幅度增長。
另外,記者也從財政部獲悉,今后各地將確保全年財政教育撥款的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爭取2007年實現教育支出占GDP的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