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招騙局幕后以金錢交易,實為培訓機構牽線搭橋
本報訊 記者 劉虹 報道:本報昨日揭露招生騙子打著華中師大旗號、聲稱交5萬元可上本科的不法行徑之后,本報記者進一步追蹤,發現招生騙局之后黑幕交易重重。
“學托”活躍開價萬元
“我手里有大把指標,你能招到學生,準能大賺一筆。”市民滕先生最近接到一李姓男士電話,聲稱能幫他發筆“小財”。
李某稱掌握了西安某軍事院校的100多個“內部指標”,每個開價5萬元,交錢即可上本科。他允諾給滕先生的提成是,“招到一個學生,我只收保底的三萬五,其余都歸你,你還可以自己掌握價格”。
滕先生與李某并不太熟識,對這等“美事”將信將疑,就婉言謝絕了。但他同其他熟人談到此事時,發現受李某“盛情關照”的不止自己一人。
介紹一名學生感謝千元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不法分子往往選擇學生回校拿成績、復讀學校招生等時機,集中放出“只要家長出錢,就能搞掂考生上學”的風聲。學校老師及其他教育圈人士,都是他們重點拉攏的對象。一位復讀學校老師反映,有人開出“介紹一名學生感謝千元”的價格,請他幫忙推薦高考成績不佳,又一心想上大學的學生。
層層“抽水”,層層盤剝,聽信謊言的家長一旦付出款項,且不論考生是否上得了學,大半銀子已落入“一傳手”、“二傳手”甚至“三、四傳手”袋中。
“內部指標”可能移花接木
省考試中心一再提醒家長和考生:切莫相信任何中介組織和個人的欺騙性招生宣傳。
利用信息不對等引誘考生和家長上鉤,是招生騙子的常用伎倆。記者調查所接觸的幾個招生騙局均有共同特點:打著外省院校的招牌招攬生意,令考生和家長核實院校情況比較困難;吹噓自己社會活動能力強,能搞到“內部名額”、“調劑指標”等等。
時下招生騙局多見一種新伎倆:利用群眾對高校辦學不同形式的不了解,混淆普通高等教育與遠程網絡教育、成人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教育等辦學形式的差別。在宣傳和承諾時,避重就輕地強調能在某某高校上學、文憑得到國家承認等,最后似乎也兌現了承諾讓考生上了大學,實際上考生接受的是培訓性質的教育,而非國家認可的學歷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