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3月21日馬斌讀報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1日 14:14 CCTV《第一時間》
正文: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歡迎您第一時間聽我馬斌讀報。 先來看看今日頭條。 《江南時報》說,2005年12月25日,江蘇省東臺市教師李華,在自己辦公室備課時,突然暈倒,住院搶救醫治無效去世。妻子離開以后,她丈夫徐語貴,就開始幫她申請工傷,他認為,李華是在工作期間暈倒在辦公室的,工作認真、操勞過度、積勞成疾,是導致李華突然暈倒搶救無效的原因。可是,主管部門說《工傷保險條例》中已經明確規定“在工作時間和工作崗位,突發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時之內經搶救無效死亡的”才能認定為工傷,而李華自病倒到去世的時間間隔是64天,所以不算工傷。此事引發了爭議。有人認為,李華的事應該視為“過勞死”,而“過勞死”應該納入“工傷”范疇。 對此,《中國經濟時報》說,《保障與救濟雙重失靈是法律的恥辱》,一個充滿人性與正義的社會,是不應讓教師倒在講臺上,更不能發生教師“工傷”必須死在講臺上的悲劇。沒有健全的制度保障與完善的司法救濟,我們的教師不論以怎樣的姿態告別講臺,放下教鞭,都會留下悲愴的背影。 可《半島晨報》的評論說,《“過勞死”不屬工傷未必不合理》,爭議的真正問題其實是《條例》的規定是否合理。如果“48小時”不合理,那么多長時間才合理呢?還有一個問題是如何認定“過勞”與“死亡”之間的因果關系。李老師之死確實是因為過度疲勞,但執法要有根據,而不能僅憑感覺。 《時代商報》評論說《一例非典型工傷拷問剛性冷漠》,從道德之上,從情感之上,李華都應該受到國家補償的庇護,但是法律之上,我們還不能怪罪當地主管部門的的“教條”。問一個簡單的問題,48小時01分死亡就不算嗎?很明顯,這個剛性的原則過于冰冷,沒有合理彈性的法規缺少必要的人文關懷,到修改的時候了。 到底怎么樣是“過勞死”?估計要認定有點難。但是如果教師們都不過勞,這個難題就不存在了。 下一條。 以后北京的私家車主們可要注意了。《京華時報》報道,近日,北京交管部門通報,今年以來因交通事故死亡214人,并宣布將采取多項措施預防重特大交通事故。除了要建立專業運輸單位和專業司機的黑名單庫外,還將建立私家車主的黑名單庫,屢次違章、引發死亡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司機,都將被收錄其中。司機一旦被列入黑名單庫,就會被公開曝光。上了黑名單的司機是否會面臨更加嚴格的管理措施呢?交管部門有關負責人表示:“具體的細節正在制定當中。”這個“私家車黑名單”的建立,讓多家媒體產生了疑問。 首先,《南京晨報》問到《“黑名單”是用來干什么的?》一個車主屢次違章、引發死亡重特大交通事故,已經有相關法律去進行處罰了,你在事后建立起一個“黑名單”,又對其進行一次處罰,顯然完全背離了法治的應有之義。做一些防范性、提醒類工作,才叫善莫大焉。 《揚子晚報》又問《“黑名單”為啥老盯著“私車”》?而對于公車肇事“黑名單”卻只字不提,單監督“私車”意思何在?對于這個問題交管局也有苦衷,因為公車背后多數站著一個部門。擔心公務中的“梗阻”現象,而讓公車目無法紀地開“霸王車”,受害者又會是誰呢? 進“黑名單”的人肯定不是好司機,但不是好司機是不是就應該被加倍處罰?這好象是個法律問題。 繼續。 利息稅要不要取消?《中國青年報》說 ,最近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開展了一項調查,93.7%的人認為利息稅不合理,90.4%的人認為“利息稅對中低收入者的影響更大”,87.9%的人認為利息稅沒有起到調節收入、縮小差距的作用。 《半島都市報》認為《利息稅爭議別拘于細枝末節》,依據只有一個:當初恢復利息稅的初衷,把老百姓的錢從銀行“趕”出來消費,同時也調節收入差距。實現得如何?如果初衷有效,就可以繼續;如果不僅沒有起到預期目的,反而在現實條件下,造成存款貶值,那么就完全可以取消或調整。 征收利息稅的理由之一就是“與國際接軌,促進居民消費和投資觀念的轉變”。對此《西部商報》認為《利息稅,虛妄的“與國際接軌”》, 在發達國家的存款都有相應的利息稅,而且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制度相當健全和完善。可當老百姓“老無所養”、“病無所醫”、“學無所費”時,誰敢把錢拿出來消費? 最近存款利率上調啦,《東南快報》打了了形象的比方,它說《一邊加息一邊征收利息稅,穿著棉襖洗澡》,存款利率上調,目的就是為了控制流動性過剩,讓我們把資金往銀行放,別全民炒股。可是投資者把錢存進銀行,卻面臨“左右互搏”的尷尬,得收稅!應該劃分一條界線,存款高于臨界線就征收利息稅,反之則免。 既然當初的初衷沒有實現,跟國際接軌也接不上,咱就別穿棉襖洗澡了。 天下新聞,馬上快評。 一方面是失業率高居不下,另一方面是保姆荒。《新華每日電訊》認為,出現這種現象原因是,保姆和雇主之間的雇傭行為,不在勞動法保護范圍之內。導致保姆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這是保姆荒產生的根本原因。 四川崇州市近日出臺規定,如發生了重大違紀違法案件、重大安全責任事故、重大疫情或被主流媒體曝光等,領導干部將會受到通報批評、停職免職、取消評先資格等問責處理。對此,《羊城晚報》說,群眾利益無小事,不光案件、事故等“大事”要納入問責范圍,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小事”也要有人問責。 針對社會和媒體對政府的監督,有官員指出,社會輿論應該從大處著眼,給政府部門更多的鼓勵,好孩子都是捧出來的。可是《北京晚報》的文章就說《好政府都是監督出來的》。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 近日,河南省新鄉市決定,將投放600輛出租車,以拍賣的形式對個人公開出讓經營權。《華夏時報》說,這只是有限的進步。少了份兒錢多了實惠,這是進步。可通過拍賣方式謀取利益有失正當,應該實行出租車運營市場化。 日前,廣州已經開始建設國內首個臨終關懷大樓,對象主要是針對60歲以上受疾病困擾需要臨終關懷的孤寡老人、植物人以及癌癥患者。《廣州日報》認為,臨終關懷這種理念無疑是值得提倡的,但相對于需要金錢購買的臨終關懷而言,我們更期待公共關懷。 非常人物,非常表情。我們來看看今天的新聞人物。 今天的非常人物說的是北京大學教授孔慶東。孔老師號稱是“北大醉俠”,主攻的是現代小說,他曾經在我們臺的《百家講壇》節目里講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而且他對魯迅先生也頗有研究。照片上就是前幾天孔慶東簽名售書的情景。《北京娛樂信報》報道說,作為孔子的第73代直系傳人,孔慶東在簽售現場說,現在很多人總是把孔子想象成教授或者學者形象,其實不然,孔子的力氣其實很大。證據是,想當年他帶著眾弟子周游列國的時候,世道是何等的混亂?如果功夫不夠好,豈不是早讓人給滅了?孔子闖江湖,靠的是一身好武藝。說到魯迅,孔老師說,很多人覺得魯迅的生活貧困潦倒,其實魯迅的收入很高。魯迅收入高這事我知道,但孔子會武術?咱不是孔家人,還真不知道。就算是孔家人,也不一定知道。 下面來看今天的讀報留言。 交了錢對你有好處。 說這話的是云南某法院的法官。《民主與法制時報》說,03年開始,該法院多了條制度,凡被判以緩刑者,要交納緩刑考察費,收費標準從1000元到5000元不等。交錢的同時,常常伴隨著上面的話,法院聲稱這是用于緩刑期的考察費用,而好處直接體現在是緩刑還是判實刑,不過這個費用我們無論如何都在人民法院收費辦法中找不到。也難怪,要真是正當收費,當記者介入時,法院又怎會一反常態地全力清退所有費用呢? 我找老婆不管她得什么獎! 說這話的是一位網友。《北京晨報》說,最近在一個網絡論壇上,一位女博士的征婚帖成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內容包括什么“我曾獲校一等獎學金,系演講比賽第一名”、“接待過院士,院長,國內外專家”等等。乍一看,還以為是一份求職簡歷。男士們一看,都說這條件不錯,但不適合做老婆。職場上的武器可不一定是情感上的利器,女強人們也得把生活與工作分開來!展現你柔美的一面,豈不更吸引人? 《三字經》帶有明顯的廣東方言痕跡。 說這話的是廣東順德歷史文化研究會會長李健明。《現代金報》說,《三字經》是人人耳熟能詳,但它的作者到底是誰,卻一直存在爭議。學術界普遍認為是南宋時浙江的大學者王應麟,可又有人站出來說南宋末年的佛山人區適子才是真正的作者。這下可好,雙方較上勁了,順德說有明顯方言痕跡,而寧波方面又說寧波話讀起來也很壓韻啊!雙方還都表示要申遺。哎,都是我們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遺產,大家都有份,別爭啦! 我在學校一直表現都不錯,但連雷鋒是哪里人都不知道,就不好了。 前些天,我們跟您說過有些中小學生根本不知道雷鋒是誰,是哪里人。《中國青年報》說,第二天一個小學生給記者打電話說,你怎么把這事寫在報紙上呢?這會給我們學校抹黑啊。小學生覺得很沒面子。其實,不知道雷鋒是哪里人不要緊,要是連雷鋒精神是什么也不知道,那就有點麻煩了。 再來看其它方面的消息。 我們來看這張照片。前面是一排外國人跪在地上,后面站著很多小學生。大家可能看不清楚,這天剛下過雨,地上都是濕的。《大河報》報道說,這些外國人是挪威師范學院的師生,來鄭州關東小學考察的。在歡迎儀式上,小學生們為客人表演節目,考察團的團員被邀請到前排觀看。讓人沒想到的是,演出一開始,這些團員像是約定好似的,有的把衣服脫下來鋪在地上坐下,有的干脆跪著,為的是不擋住身后的小學生觀看演出。等演出結束時,團員的褲子膝蓋處都濕成了一片。細節雖小,感動之余也不得不感嘆。 《深圳商報》報道,46歲的石先生有份漂亮的簡歷:畢業于西北某重點大學,工作經驗相當豐富,就職過的公司一個個都是響當當的大公司。可是,從去年8月到現在,石先生面試了將近10家單位,就沒有一家公司愿意接受他。這是怎么回事呢?您可能看出來了,這石先生工作換的可夠勤的。人力資源專業人士說,用人單位招聘時,即使其他方面再好,只要看到求職者頻繁的跳槽記錄也會“忍痛割愛”。石先生說,以前辭職的原因有的是不滿意公司安排的工種,有的是和客戶鬧矛盾,我現在真為頻頻跳槽后悔。現在后悔是來不及了,以后再做決定切要考慮清楚不可魯莽行事。 中小學訂做統一校服,很大部分原因是想杜絕學生們在服裝上攀比的風氣,但穿上統一的衣服,就真能剎住攀比風嗎?《北京晨報》就說,服裝一樣了,鞋子不還沒統一嗎?那咱就在鞋上擺譜!張先生的女兒目前在北京某名校念初一,某天張先生看見一國際大牌的運動鞋在促銷,就花了600塊給女兒買了一雙,誰知回家后女兒只看了一眼就說:“這都是去年的舊款,同學們都穿了很長時間了”,之后便正眼都沒有瞧過一眼了。據了解,現在這些品牌鞋子的主力消費群體正是這些中學生們,再貴的買起來也眼睛都不眨一下。哎,看來以后不僅得統一校服,鞋子帽子手套從頭到腳可都得統一起來啦! 來看《江南都市報》這張照片,這是在江西贛州的一個大路邊上,這老兄正輸液呢,瓶子掛的樹杈上。看這穿的,還挺冷。您可能納悶了,怎么跑馬路邊上輸液呢?難道有什么熱鬧不成。還真不是。原來這老兄得病了,就開車來到附近的診所打點滴。可點滴都打到一半了,才聽說這個路段不能停車。好家伙,就因為輸瓶液,就讓交警把車拖走了那不虧大了。這可不行,趕緊出來盯著點。說來也巧,剛好讓交警知道了,一看這情況,就同意他回診所打完針后,速將車開走。如此人性化執法,不錯! 這正是, 路邊輸液冷風吹, 汽車被拖也受罪。 下次生病別開車, 出了 今天的讀報就是這些內容,就到這里吧。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