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尚未成熟的紫砂壺市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10日 03:17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王海珍 近年來,紫砂壺市場漸漸熱起來。一個明代的名家名作可達到20萬元至35萬元人民幣,清代名作也要10萬元至20萬元。一位藏友有明代天啟崇禎年間制壺名家惠孟臣的一件梨形小壺,幾年前千元購進,目前市場價格在10萬元以上。 “從市場上來看,經過10年左右時間的調整,市場投資已經趨于理性,紫砂壺的價格也開始從谷底向上攀升,現在正是紫砂壺收藏的大好時機,越快介入紫砂壺收藏越好。”中國收藏家協會陶瓷收藏委員會主任荊治中在接受《財經時報》記者采訪時說。 在北京紫砂壺收藏圈內享有盛名的“北京老壺”建議收藏紫砂壺之前一定要認識到,紫砂壺并非是一個可以拿來套現的即時投資品,一定要有長期收藏把玩的打算。《中國紫砂》雜志主編時順華提醒收藏者,現在假款、假印章的現象很多,不能僅聽名字就買壺。 王穎在北京馬連道茶城有一家紫砂壺專賣店。作為紫砂壺的收藏愛好者與經營者,她對紫砂壺發展現狀表現了擔憂。 “宜興紫砂資源越來越少,而市場需求卻越來越多,在利益的驅使下,就會出產許多化工壺、垃圾壺、代工壺等等,而宜興紫砂壺又沒有品牌,缺乏知識產權帶來的高附加值,這些都制約著紫砂壺的進一步發展。”王穎說起紫砂壺現狀,有些痛心疾首。 “有的人利欲熏心,在非紫砂的原料中過多使用化工原料,甚至不惜用鞋油、油漆之類的顏料作舊,極大影響了紫砂市場的良性發展。”時順華說,“有的人追求商業利益,造假款假印章,這給消費者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更可怕的是有的制作者為了追求利益,甚至找人代做,做了后留下自己的名字,就是所謂的代工壺。” 但是,現在的紫砂市場沒有質量監督體系,時順華呼吁相關部門應當出臺法律,營造紫砂壺發展的健康環境。 紫砂壺愛好者越來越多,但是對紫砂文化的研究與傳播卻遠遠不夠。研究方面的匱乏造成的直接后果是,當需要為紫砂壺驗明正身時,會出現許多笑話。 “央視《鑒寶》節目中紫砂壺出現的機會并不多,但每次專家給意見的時候都會犯低級錯誤。”在采訪中,時順華和很多收藏者不約而同提到這個問題。 如果說垃圾壺、代工壺是紫砂壺發展的內憂,紫砂壺文化宣傳閉塞是它的外患,那么無品牌發展的現狀,則是在紫砂壺經營過程中所要面臨的現實挑戰。 紫砂壺因其特殊的工藝性,幾百年來獨特的發展模式讓“宜興紫砂壺”名揚海內外。因宜興人個性創造繁盛而起的紫砂壺,對外的形象卻是模糊和不統一的。 而今,為紫砂壺注冊商標,用品牌發展模式經營紫砂壺的理念也逐漸被人意識到,年輕一代的陶藝家朱丹、葛軍等為保護自己的權益開始注冊商標。但是大多數人并沒有這種意識。 時順華說,隨著紫砂壺市場需求量增加,宜興紫砂壺應當走向品牌發展。“紫砂壺發展重心要經歷幾個時代,以前是技術工藝,現在是藝術,以后應當是品牌。”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