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農業部有關人士解析瘦肉精危機背后制度漏洞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6日 02:32 第一財經日報
強制性法規缺失、抽檢率低和食品安全屬地化管理 農業部已要求各級農牧部門開展瘦肉精專項整治。特別在國慶、元旦和春節等節日期間,加強對重點地區、環節的監控,增加抽檢覆蓋面和頻次 本報記者 季譚 發自北京 瘦肉精食物中毒事故引發農業部緊急整治和對肉類檢疫制度漏洞的反思。 昨天,農業部畜牧業司有關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強制性法規缺失、抽檢率極低和食品安全屬地化管理是目前出現違法使用違禁藥品監管漏洞的主要原因。 瘦肉精是我國明令禁止使用的違禁藥品。使用瘦肉精的生豬毛色發亮,肉色鮮紅,瘦肉率高,一般使用瘦肉精的生豬收購價每公斤高出0.2元,利益驅動使豬販子和養殖戶鋌而走險,違法使用瘦肉精。 據記者了解,早在1997年3月,農業部就下文,嚴令禁止瘦肉精在畜牧業上應用。2002年,農業部再次下文,將瘦肉精定為嚴禁使用的化合物之一。2005年,農業部又專門下發了有關加強“瘦肉精”等違禁藥品專項治理的工作通知。 但是,上述負責人告訴記者,由于我國現行法律法規并沒有要求肉品上市前強制性進行“瘦肉精”含量檢測,因此成了一些監管部門不檢測的主要理由。 其次,她表示,國家規定生豬養殖和屠宰這兩個階段的瘦肉精檢測,是通過抽檢方式進行的,由于抽檢經費嚴重不足,因此“抽檢率僅有千分之一,這么低的抽檢率,瘦肉精豬肉就很容易流入市場。” 此外,食品安全的屬地化管理也給瘦肉精豬肉流入市場帶來了可乘之機。該負責人告訴記者,屬地化管理就是哪里產出的豬肉,就由哪里檢測,并負責出具檢測報告。由于分段管理,作為主銷地區并沒有檢測豬肉食品安全規定,就給瘦肉精豬肉監管帶來難度。 該負責人還介紹,餐桌上食用的豬肉要經過五六道關,即藥品、飼料、養殖、屠宰、加工、銷售等幾個環節才能蓋合格證:藥品銷售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把關;生豬飼料和養殖由農業部門把關;屠宰加工把關者是企業自己,由地方經委主管;流通消費環節由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以及工商部門負責。 這種多部門分頭管理的體系難免出現監管脫節,為此,農業部畜牧業司飼料處副處長馬瑩告訴本報記者,要從源頭杜絕瘦肉精豬肉流入市場,必須加強部門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加強食品安全監管。 近日,部分地區連續發生多起因食用豬肉、豬內臟導致336人瘦肉精中毒事件。目前,有關方面正在對24頭來歷不明的生豬進行徹查。 農業部已經發出通知,要求各級農牧部門加強對飼料企業監管,開展飼料和養殖環節瘦肉精專項整治。特別在國慶、元旦和春節等節日期間,加強對重點地區、重點環節的監控,增加抽檢覆蓋面和頻次。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