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國營”的林權管理體制和經營模式正在被打破。
被專家稱為中國“第三次土改”的國有林權制度改革已經正式啟動,黑龍江省伊春市成為目前唯一的試點林區。
伊春此次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模式被確定為“國有林地承包經營”,但與簡單的
承包方式不同的是,這次改革把林地的經營權、林木的所有權和處置權都交給了職工,50年不變,且允許承包林地和林木依法有償流轉。
目前,改革原則是“承包主體全部為林區普通職工,不接受社會資本,林場干部也不能‘與民爭利’”,目的是讓林場職工獲得“林權改革第一桶金”。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宋雪蓮 仉慶華/伊春報道
中國林權制度改革,正在黑龍江省伊春市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今年年初,經國務院批準,國家林業局批復了黑龍江省伊春市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這標志著社會普遍關注的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正式啟動。
專家稱,這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就是觸及了產權。把林地的經營權、林木的所有權和處置權都交給了職工,使職工利益和國有林區造林、營林的事業完全融為一體。
對此,中共中央黨校教育長李興山說,這是繼新中國成立之初的土地改革、改革開放之初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之后中國的“第三次土改”。
實際上,我國國有林權制度改革經歷了土地改革時期的分林到戶階段、人民公社時期的山林集體經營階段和上世紀80年代初的林業“三定”階段。然而,這幾次改革只解決了山林管護權問題,并沒有真正觸及到產權。
那么,這次對于伊春的國有林權制度改革的核心是什么?和以往林業改革有什么不同? 林業職工在這次改革中能獲得什么樣的實惠?
伊春敲響林改第一槌
今年34歲的黑龍江省伊春市烏馬河林業局職工蔣永彬,無意間成了名人,甚至成了一個標志。
2006年4月29日,蔣永彬在一次性繳清62901元后,將9.3公頃國有森林正式劃到了自己的名下。他的這次競買行為,被伊春林管局稱為“林改第一槌”。
而作為“第一槌”的主人,蔣永彬的名字將載入國有林權改革的史冊。9月4日傍晚,一身迷彩裝剛從自己林地回來的蔣永彬興致勃勃地坐在記者面前,屋子外面,是正在裝修的烏馬河林業局烏馬河經營所,在院子中央,一個據說象征著“林改第一槌”的雕塑不久將會佇立在這里。
“國有林地承包”50年不變
今年1月4日,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正式啟動,在不改變林地國有性質和用途的前提下,伊春市將對淺山區林農交錯、相對分散、零星分布的易于分戶承包經營的部分國有商品林,交由林業職工家庭承包經營,與簡單的承包不同的是,這次改革把林地的經營權、林木的所有權和處置權都交給了職工,50年不變。
《中國經濟周刊》獲悉,伊春國有林權制度改革試點模式確定為“國有林地承包經營”,伊春林業管理局作為發包方,與林業職工簽訂書面承包經營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并對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承包收益分配及合同期滿后尚未采伐的林木處置等事宜在合同中予以明確約定;國有林地承包經營由試點林業局分別采取拍賣、招標、協議等方式進行。
“這回有奔頭了。”蔣永彬說,一直以來,每個月只有300元左右工資還時時被拖欠的他,只能靠打工、采蘑菇和摘松子等為生,“否則光靠工資怎么活到現在?”。
而現在的蔣永彬確信: “雖然我不會用什么公式算經濟賬,但是我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幾十萬、上百萬的效益是有的。”
從伊春林管局得到的信息顯示,此番試點范圍涉及伊春林區的雙豐、鐵力、桃山、翠巒、烏馬河等5個具有代表性的林業局(每個林業局選定3個林場所),試點面積8萬公頃,平均每戶承包經營面積原則上不超過10公頃。
97%的職工看好承包
目前伊春林改惠及的8000名職工中有97%的人表示出了相當的積極性。截止到8月31日,全市5個試點林業局共與2312戶職工簽定林地承包經營和林木流轉合同,流轉林地面積24987頃,總蓄積量150萬立方米。
但是目前仍然有3%的人動員了10次、20次仍然表示白送也不要。
“這些人當中有的是老弱病殘,沒有經營能力;有的是認識模糊還在觀望。”伊春市市長、林管局局長許兆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政府為這部分職工每家都預留了10公頃林地,什么時候清醒什么時候賣給他。”
“改革,就是要盡力做到天衣無縫,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放在群眾身上。”許兆君說。
“我國18億畝耕地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為什么43億畝林地沒有解決好現在的生態問題?”記者在采訪中經常能聽到業內人士這樣的提問。
“事實證明,國有國營的管理體制,使森林資源這一林區最重要的資產長期閑置,甚至不斷在貶值。” 許兆君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此次林改最大突破:觸及產權
“這次改革一個最大的突破,就是觸及了產權。”許兆君說,之前,因產權不明,導致政府部門、森工企業、林業職工等自行其事,森林資源保護責任難以落實,森林資源不斷遭到破壞,陷入了越窮越砍、越砍越窮的怪圈。
因為產權不明,導致投資主體單一,投資渠道狹窄,投資激勵弱化,國有林業發展投入嚴重不足;因產權不明,導致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職工勞動積極性嚴重受挫,生產關系嚴重束縛了生產力的發展;因產權不明,導致林業職工創業動力不足,致富手段單一,與其他行業職工收入差距日益拉大……
許兆君認為,國有林區是計劃經濟的最后一個陣地,到目前為止,集體林權改革已經實現了突破,但是,國有林區還基本上保持著國有的產權及其所屬的經營方式。
實際上,繼2003年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之后,2006年1月4日中央又做出重大決策,把黑龍江伊春市確定為全國唯一國有林區林權制度改革試點。一直被喻為“綠色銀行”的青山終于向國有林業工人敞開了大門。
(編輯:李旭波)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