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寧夏擇校風從城市刮到農村 縣城出現超級學校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9月14日 10:01 中國消費網

  這幾天,隨著寧夏各縣市中小學紛紛開學,記者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在一些縣市,縣城小學班額已經發展到了三四十個,在校學生已經高達一千七八百人;縣城的中學,班額達六七十個,在校學生高達四五千人,已經超過了許多高校擴招前的人數。盡管這些“超級學校”學生爆滿,但依然有大量的學生想擠到這些學校卻進不去。

  而與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許多農村中小學的規模不斷縮小,不少小學只有100多名
學生,中學也只有200多名學生。這些學校不僅每年新生的入學人數在逐年下降,而且學生到高年級后流失也很嚴重。根據現行政策,農村“小升初”是就近升到附近的農村中學讀書,一些學生家長為了讓孩子可以到縣城上中學,等孩子上到五六年級,就想方設法將孩子轉到有較好中學的學區去上學,尤其是縣鎮周邊的農村,直接就將孩子轉到縣城小學就讀。

  一位教育工作者介紹,目前學校規模呈現兩極分化的勢頭,如在寧夏教育發展走在前列的賀蘭縣最大規模的學校學生人數已達4560多人,最小規模的學校卻只有73人。農村學校數量多、規模小,師生比例不協調,嚴重影響了

教育公平

  農村中小學這種數量多、規模小的局面,其一是造成部分教學資源的浪費;其二是存在著教師總量超編而實際短缺的問題。目前,國家基本是按照學生的人數對教師核定編制,小學師生比是1∶22,按照這樣的比例,一所70多人的學校,有6個年級,按編制只能配3名教師,如果這樣將無法開展正常的教學工作;而如果多配老師,又會出現教師總體超編的情況。

  農村中小學生人數逐步下降是多種因素造成的:一方面,由于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農村的人口出生率有了大規模的下降,寧夏許多縣市的農村出生率已經降至千分之十三左右,因此許多縣市的小學生源每年都遞減二三百人;同時,隨著經濟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逐步轉移到鄉鎮、城市,他們也將孩子帶著離開了農村。另外,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優越,條件允許的,為了給孩子選擇優質教育資源,他們會將孩子送到城里的學校上學。

  許多教師和家長感慨,現在擇校熱已經從城市發展到農村,擇校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在”。

  為了上好學校孩子二三年級就住校

  為了提高農村教育質量,消除愈演愈烈的擇校現象,結合近年來的鄉鎮合并,今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開始進行第二輪中小學布局調整。

  在過去,農村學校的布局是村村有小學,每個鄉鎮有一至兩所中學。這些學校大多數是上個世紀70年代修建的,校舍破舊,教師結構老化,學校規模偏小,教學質量不高。為了改變這種現狀,早在2000年到2005年,寧夏已經進行了第一輪中小學布局調整。

  但是在國家教育投資有限的前提下,許多縣市在中小學布局調整中,只能做“減法”,而不能做“加法”,就近入學與提高辦學質量成為兩難選擇。

  寧夏平羅縣在第一輪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由原來的166所中小學調整為135所;賀蘭縣在第一輪布局調整中,由原來的106所中小學、幼兒園合并為65所;同心縣在第一輪布局調整中,由500所中小學減少到345所。由于平羅縣、賀蘭縣屬于平原區,學校走讀的范圍約為5公里;同心縣屬于山區,學校走讀范圍為2.5公里,

  在進行中小學布局調整中,各地教育部門都首先征求了有關鄉鎮政府、村委會以及家長的意見后再進行調整。

  盡管家長們抱怨學生上學越來越遠,可是為了追求較好的教學質量,還是同意撤并鄉村中小學。

  甚至在一些縣市,一些家長為了讓孩子能夠上一所好學校,舍近求遠,讓孩子二、三年級就住校讀書。

  專家:政府投資不應偏向規模大的學校

  目前,面對第二輪中小學布局調整,許多縣市的目標依然是撤并一些規模較小,辦學水平較低的學校。

  一些教育界的有識之士指出,在目前教育投資短缺的條件下,寧夏在中小學布局調整中,第一輪合并一些規模偏小學校,走大規模高效益的道路是正確的選擇。

  然而,在第二輪調整過程中,應該彌補第一輪調整的不足,不能一味走合并擴大之路。比如應該更加重視教學點的建設。隨著交通的發展,提高教學質量需求,過去村村辦小學的模式固然不足取,但是對小學一二年級的低齡學童而言,村村建有一至二年級或三年級的教學點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人性化的。

  據了解,平羅縣在進行第一輪布局調整時,考慮到學生就近入學的問題,首先是將一些規模小、教學質量不高的村小學改制為只設一、二年級的初小,將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合并到附近條件較好的學校。然而,由于這些農村小學本身就學生教師、學生極少,現在只剩下一、二年級,學校冷冷清清,沒有活力。家長不認可這樣的學校,紛紛要求將一、二年級的孩子也轉到附近的完小上學,教育主管部門只好將保留的初小也撤銷掉。

  有關人士也指出,許多教育部門負責人談到提高辦學質量,也陷入到了一個思維誤區,認為提高學校辦學質量就應該提倡大規模、高效益的模式,其實也可以探索一些小規模高效益的辦學經驗。這種現象的產生也同政府對教育的投資總是偏向規模較大的學校有關,改變這種現象更需要政府政策加以引導。 (編輯:譚捷)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