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下正值高校開學之際,不少自學考試教育學院正在展開生源爭奪的最后決戰。記者日前調查發現,在這場哄搶大戰的背后簡直是“亂象紛呈”——虛虛實實的招生廣告、動輒幾萬元的高額學費、令人眼花繚亂的學歷承諾,以及與一些國內知名高校撲朔迷離的關系等等。
只要交齊費用保拿大學文憑
為了打贏最后的“招生”大戰,北京的一些自考學校校不惜花重金將搶奪生源的“前線”設在北京西站出站口,幾十家民辦高校在這里設立了展臺。8月29日下午3點多鐘,在西客站北二出站口的不遠處,一位自稱是中央財經大學高教自考學院金融系某班班主任的中年婦女熱情接待了裝作落榜考生的記者。得知記者今年高考只考了300多分,這位老師不停地“安慰”記者,并向記者介紹起他們學校的輝煌歷史,并表示“只要你交齊各種費用,保證你拿上大學文憑。”
為了證實上述招生人員的真實性,8月30日上午,記者幾經周折,終于找到了位于石景山的這所學校,學校門口赫然寫著“中央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一進學校,立刻就有不少該校學生熱情地迎上來。簡單介紹了一下專業以后,他們馬上就要帶我們去交費辦手續。當記者表示不了解學校,還想再看看時,接待人員便不厭其煩地講解學校的管理是多么優秀,教學質量是多么出色。最后甚至是信誓旦旦地向記者保證:我們是經過國家正規批準的院校,直接歸屬中央財經大學領導和管理,是上下級的關系。問到畢業證時,接待人員表示,和中央財經大學的畢業證書是一樣的,高考分數多少沒關系,不考試也能來上。而且有些專業是和外國一些大學合辦的,如果有條件可以出國繼續深造。
在學校設立的咨詢處,記者以想上學為由,與一位自稱是牛老師的人交流起來。經他介紹,記者終于明白,這所學院其實就是在招收參加自學考試的學生,學生交了錢,在這里上學四年,然后通過各個學校的自學考試,拿到一個自考的文憑,所有的程序僅此而已。牛老師告訴記者,目前在高等教育體系中,自學考試的含金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國家的統招學生,成人教育更是不在話下。
在校園里,記者與一位學生攀談起來。他告訴記者,其實很后悔來到這所學校。說白了,就是招收一些學生來這里參加自學考試。幾年以后能通過考試的,拿到一個自學考試文憑;如果沒有通過,或者中途自己退學,學校是不管的。既然是自學考試,其實在家也能完成學業,來到這里,每年要給學校交納上萬元的學費。更主要的是,這和那些所謂的名校沒有什么實質性的聯系。
記者反復追問能通過自學考試的學生比例是多少,負責人始終閃爍其詞,只是一味強調“很高”,究竟準確的數據是多少,一直沒有透露。
令人迷糊的掛靠關系
9月1號,記者又來到位于豐臺區的自稱是中央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招生單位。在校園門口,記者見到了來自甘肅天水的一家三口,夫婦兩個帶著19歲的兒子來北京求學。母親告訴記者,孩子已經被蘭州一所正規大專錄取了,但是孩子想學習韓語,這所學校又打著北京語言大學的牌子,所以就千里迢迢過來了。他們來之前已經咨詢了學校,學校表示學習韓語沒有問題。但是來到北京看到學校的這份專業目錄時,才發現根本沒有所謂的韓語專業。接待的人一方面表示這個問題可以解決,另一方面又極力向他們推薦其他專業,什么就業前景好呀,收入高呀,學習難度不大等等。“沒有就沒有,這不是成心蒙人嗎?”這位母親憤憤不平地說。
不過,更令記者迷糊的是,學校竟然掛了兩塊牌子,一塊是中央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另一塊是北京語言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那么,這所學校究竟是怎么一種組織形式呢?連學校的工作人員也說不清楚,有人說是聯合辦學,有人說是各自獨立。相關接待人員也很混亂,根本分不清是哪個學校的。
記者致電北京語言大學招生辦詢問是否有豐臺校區,得到的答復是該校的繼續教育學院在海淀區,所謂的豐臺校區可能是有些培訓機構自設的。而中央財經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豐臺校區和石景山校區都是該校教育學院的,但都是合作辦學,他們只是負責派老師,至于收費和日常管理都是合作方在操作,他們不負責,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學生最后拿到的畢業證與全日制學生是有區別的。
“亂象紛呈”實為錢
翻開這些學院的收費說明,記者發現大多數專業的費用都在7000元左右。如果要報考所謂的“實驗班”,學費至少是11000元,部分專業還有幾千元的所謂特殊專業培養費,再加上3000到4000元不等的住宿、軍訓等等名目繁多的費用,總計要將近兩萬元。
在豐臺區的那個學校,記者碰到了來自黑龍江的于千玉。她告訴記者,由于今年高考成績不理想,她想來北京找一所學校學習外貿英語,兩天前剛剛在學校交納了18500元的費用,沒想到,昨天卻意外收到了浙江傳媒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于是她想放棄這里,到國家正規的院校就讀。然而校方卻堅持要扣除所收費用的10%,而且拒絕出具任何證明。在她的一再堅持之下,收據終于拿到了,但損失的1850元卻無論如何也拿不回來了。記者本想進一步了解事情的經過,卻受到了校方管理人員的干擾、阻撓,一位工作人員警覺地詢問記者想干什么,隨后告訴記者,如果要咨詢,詢問學校工作人員就行了,不要亂說話。
在校門口,來自河北農村的一對父女正準備離去,父親無奈地搖頭說:“剛進學校,就催著讓人交錢,哪有這樣的學校呀?本來打算讓孩子再復讀一年的,可是怎么也拗不過女兒,只好帶她來到這里。其實,我們做父母的不管多難,也不愿讓孩子受委屈,我不是不愿意掏這幾萬塊錢,只是看著這樣的學校實在不放心呀!” (編輯:盛秀華)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