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外匯查詢:

彩票里的中國夢:不一樣的彩民 一樣的大獎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 06:58 中國青年報

  實習生 楊芳

  不一樣的彩票點,一樣的熱鬧

  已是中午12時27分,老張還坐在溫莎酒吧里,一邊盯著電視屏幕,一邊埋頭寫寫畫畫。見到陌生人,他趕緊把一打彩票投注單攬在懷里,指一指桌子上的綠茶,說:“我是來這兒喝茶的。”

  “我怎么看您在填投注單呢?”

  “哎喲,我這不是順便練練筆法嗎?”他面不改色地說,“您瞅瞅,我現在1、2、3、4、5寫得多順溜兒!”

  他的回答引來周圍人的一陣大笑。有人打趣道:“老張,不就怕家里人知道嗎?別裝了!”

  溫莎酒吧開在北京一家三星級酒店里。除了3臺公布彩票信息的電視、桌子上的中華繪圖鉛筆,這里和其他酒吧的擺設差不多:一個鐵藝壁爐、3頂水晶吊燈、8把木制吧凳,還有兩株綠蘿和散尾竹。

  自從兩年前開設彩票投注站,酒吧的人氣旺了,生意也好了,每天有5000元以上的營業額。“算是酒店的特色經營,”負責人高錦明眼睛一閃,“前天就掙了6萬。”

  這個數字和全國相比微乎其微:截至2005年,全國已有10多萬個彩票投注站,7000萬名彩民,彩票銷量累計達 2860.3億元。

  1987年,新中國誕生的第一批8000萬張“中國社會福利有獎募捐獎”在河北、山東等地區試點發行。至今,高錦明還清楚記得他念初中時北京剛開始出現彩票時的情景:賣彩票的人背著軍綠色書包,站在供銷社門口,拉了一卡車的洗衣粉、自行車等獎品。他也參加了抽獎,摸來的3塊燈塔牌肥皂,成了家里的寶貝,“那時見過最大的票兒就是10塊錢”。

  與高錦明管理的酒吧相比,43歲的郭子常去的彩票點就寒磣得多。那是一家柯達彩印店的過道,只容得下幾個人,兩邊豎著3把木椅。墻壁上掛著黑板,歪歪扭扭地記著中獎號碼。如果想說說話,只能坐在外面的馬路牙子上。

  郭子就在馬路邊工作。他是北京公聯順達智能停車管理有限公司的收費員,管理100多米長的馬路兩側的11個車位。半年前,同事“大個子”買彩票中了1000元。這給月工資只有640元的郭子帶來無限誘惑。“一注不過兩塊錢,多收兩輛車就夠了。”雖然少了顆上牙,他說話仍然很利落。

  下午5時40分,灰襯衣、黑腰包打扮的郭子穿梭于馬路之間。路邊撐著兩把印有燕京啤酒標志的太陽傘,和一把露出海綿的靠椅,算是他的“露天辦公室”,雖然他“很少有時間坐著”。

  “嗨!該下班了。”接晚班的“大個子”把自行車停在彩印店門口。

  “你先別買呢。”隔著馬路,郭子揮手嚷嚷,“我跟在你后面買總是中不了獎!”

  “運氣不好別賴我啊!”“大個子”嘿嘿一笑。

  “上次聽你的買了仨也沒中。”郭子走過來,交待道:“盯著那輛紅旗,已經停了4個多小時了。”

  一轉身,他瞄一眼后院。他和老婆住在其中一間石棉瓦房里。雖然人前他拍胸脯表示家人十分支持。可是當著老婆的面,他就脖子一梗:“誰說我買彩票了?”

  在老婆眼里,買彩票就是亂花錢。為這事夫妻倆沒少吵架。“女人家,懂什么?”郭子吸了口煙,“我這是為家里賺錢呢!”

  較之于溫莎酒吧的優雅,彩印店顯得有些喧鬧。晚上7時剛過,門口就擠滿了人,再過一個半小時就是福利彩票3D的開獎時間。大家正在七嘴八舌地討論。一個光頭胖子從塑料文件袋中拿出筆記本,里面用藍色圓珠筆記錄著每期中獎號碼。他翻開本子,頻頻點頭:“這期應該有5。”

  “有可能。”一個白發老者順手撿起路邊石子,在地上畫起來,“5是有段時間沒出來了!”

  “可不一定!沒準兒今天它就不出來。”

  “管它呢!我就猜345了。”一個中年婦女拍拍腿說。

  “行,我就投275!”光頭胖子也下了決心。

  不一樣的彩民,一樣的大獎夢

  雖然一再聲稱不買彩票,老張仍然認真地把中獎號碼記在投注單上,像撲克牌一樣排列整齊,一旁是盒555香煙,下面壓著4張一元的鈔票。

  “他一天也就買10塊錢的。”高錦明壓低了聲音,“一大早就來了。”

  如此小氣的出手,50多歲的“孟主任”有些看不慣。在某部委下屬貿易公司上班的他每隔幾天,就心癢癢地溜出來,買彩票“找找樂子”,一次就扔進去三四百元。

  在溫莎酒吧,他常買一種名叫“快樂8”的北京福利彩票,投注方法是從1至80個號碼中任意選擇1至8個號碼。這種彩票每5分鐘開一次獎,能夠帶來即時中獎的快感,一上市就風靡京城。

  “你說我們這樣的年齡,還能有什么娛樂?”“孟主任”穿一件紅色七匹狼體恤衫,啤酒肚微挺,“打麻將,多傷和氣;去歌廳,沒有伴;高爾夫,又消費不起;找小姐,那是違法亂紀!”

  不過,像他這樣出手大方的彩民并不多見。根據北京大學中國公益彩票事業研究所的研究,目前國內彩票購買者多為中低收入階層,屬于社會弱勢群體。一份關于上海市足球彩票消費者的調查也顯示,彩民中月收入1001~2000元者比例最大,占34.1%,其次是501~1000元者。

  對此,該研究所執行所長王薛紅博士解釋為“求富心理”:在經濟高速發展的情況下,中低收入者容易產生“一夜暴富”的幻想。受限于教育水平等客觀因素,彩票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之一。

  郭子就是這種想法:“這年頭沒有錢什么都干不了!可我們窮人不能偷,也不能搶,該怎么賺錢呢?就買彩票吧!”

  此前在家鄉安徽無為,他也是個手下有30多個工人的包工頭。因為欠款,2000年來到北京投靠妹妹,指望“接個奧運會的活兒掙點兒小錢”。

  沒想到,“北京的水太深”,半年過去了,別說工程,連工作都沒找到。在老鄉的介紹下,他當起了停車收費員。

  在那間不足8平方米的屋子里,放著一張高低床,上面摞滿了賣水果用的塑料泡沫箱。辦公桌上有一臺巴掌大的電視機。窗戶被報紙糊上,密不透風。沒有自來水,每天要拎著水桶到鄰居家打。

  雖然對面就是超市,郭子從沒去過,而是走路十多分鐘到早市上撿些便宜貨。如今,有了彩票這個生財之道,偶爾也能多幾百元外快,這都是為留在老家念書、即將讀大學的兒子攢點兒學費。

  談起中500萬元大獎的美夢,他先是向周圍人打聽個人所得稅的規定,然后手一揮:“行,100萬用來繳稅。等兒子考到北京后,再買房買車。還要留點兒給他找工作用。”說著,他嘆了口氣,“現在找工作不都要錢來疏通嗎?”

  “等一切都安頓了,我就回老家釣魚去。”郭子眼睛亮亮的,“雖然有些不切實際,但誰不想中大獎啊!就是不知道有沒有那個命!”

  這和“孟主任”的說法如出一轍。盡管月入萬元,擁有一套百平方米的住宅,但他也想中個大的,“人無外財不富嘛!”

  可惜,半個小時過去了,他一分錢也沒中,倒是賠了100元錢。

  “都是騙人的!”他急得吼起來。

  “可不!我今兒都賠了1000多元錢了。”邊上附和道。

  埋怨歸埋怨,“孟主任”又掏出一張“大票”,“不買就不可能中,買了還有可能,重在摻和嘛!”

  “什么彩民啊,我們都是財迷!”旁邊有人半開玩笑地說。

  一樣的彩票,不一樣的心態

  3年前,復旦大學經濟學博士李剛動手撰寫有關中國彩票業現狀的博士論文。消息傳出,不少哥們兒前來討教“中獎真經”。這令他哭笑不得,“稍有概率常識的人都知道,彩票是沒有規律的,根本無法預測!”

  然而一經調查,他發現不少彩民堅信彩票有規律。不少彩票報紙,甚至官方網站也會推出預測大師、星相秘笈等欄目,對此推波助瀾。

  為解釋此事,李剛花了不少心思。他常用的比方是,目前最為火爆的“

雙色球”彩票,一個人中頭等獎500萬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只有1/1800萬,而過馬路被撞死的可能性都有1/300萬。

  可惜幾乎無人相信。有些人反問他,“宇宙飛船都能上天,彩票規律怎么就研究不出來?”

  他的一位室友一天早上醒來,說夢中有位高人指點,中午12時在學校附近的某家小攤買彩票,可以中大獎。

  “結果?肯定沒中嘛!”李剛很是無奈。對于這種現象,他分析為人性的愚昧和貪婪,就像“漁夫和金魚的故事”中的老太婆,永遠得不到滿足。

  王薛紅則把這種號碼預測心理稱為“善意的無知”。她指出:彩票是一種以小搏大的概率游戲,如果投入太多的時間和金錢,久而久之,彩民就會產生“輸了錢想贏回來”即“翻本”的想法,逐漸引發部分自控力較低的人對彩票產生過度依賴,身陷其中,無法自拔。此類接近“病態彩民”的人,從早到晚腦中想的和嘴上說的都是彩票,諸如怎樣選對的號,哪一次選錯了哪個號,以及中了多少獎等等,而不是把彩票當成茶余飯后的休閑娛樂看待。更有甚者還把買彩票錯誤地當成“投資”行為,其實這應該屬于“投機”范疇。彩票這種游戲方式本身包含了使人產生心理依賴的可能性,就像毒癮、煙癮、網癮一樣,有時需要心理醫生的介入。

  因此,郭子等人以彩票賺錢的想法,在她看來是不健康的彩民心態。因為彩票只是一種概率游戲,“中了就中了,不中也就當獻愛心了”。

  然而據李剛所做的一份上海彩票購買者的行為調查顯示,55.3%的受訪者購買彩票的動機是“中大獎”,表示“獻愛心”的只有9.7%。

  這與彩票發展較為成熟的國家有所不同。一位墨爾本大學的醫學博士生介紹,在澳大利亞,博彩產品分為賭博(Casino)、賽馬(Horse Racin g )和彩票(Lottery )三類。作為學生,他每個賽季都會花上25澳元左右參與賽馬,不過主要目的不是贏錢,而是娛樂。尤其到了一年一度的賽馬節,比賽時刻,所有的電視同步實況轉播,連圖書館內也不例外。除此之外,還有精彩的帽子秀和時裝展,“好玩極了”。

  與這些國家相比,根據李剛的調查,中國彩民中窮人的比例高得多。“老百姓發財的機會很少,又缺乏完善的社會保障,于是就會求助于彩票。”調查中大部分人表示中獎后首先就買房的現象,似乎印證了他的看法。

  筆者在溫莎酒吧提出同樣的問題。“肯定是先買房!”高錦明毫不猶豫地說,“夠住就行,100多平方米!花十幾萬元簡單

裝修一下。”他晃著腦袋繼續憧憬:“再買輛車,不用太好,就馬六(
馬自達
6型轎車,售價近20萬元)吧!剩下的,買股票,作投資。”

  中國目前尚未對彩民的購彩行為、習慣和心理預期等做過全面的調查,也缺乏專業彩民心理咨詢和救助機構。為此,王薛紅呼吁建立“責任博彩”意識,即政府、彩票發行機構及媒體等,有責任教育和引導公眾正確消費,形成良性的博彩心態,并對“問題彩民”的產生給予預防及相應的救助。

  有研究者稱:“把彩票當成中國傳統的‘小賭怡情’,或者西方一些國家的全民休閑娛樂,對當前中國社會的大多數底層彩民來說,都太奢侈了。他們節衣縮食投注的一張張彩票,其實是他們通往一個虛幻的‘中國夢’的門票。當其他的門都難以企及時,只有這扇門似乎還向他們開著。只是,這門票、這門,會把他們帶向何方,恐怕是他們同樣無力掌控的。”

  李剛則把許多人的彩票夢想描述為虛無縹緲、望得見卻碰不著的“海市蜃樓”。

  他認為這個問題很嚴重。“老百姓把賺錢的希望寄托在概率很小的彩票上,會不會引發社會問題?并且這樣的彩民隊伍還在不斷壯大。”他手上的一份彩票年鑒顯示,全國有10%的人有過購買彩票的行為。“這一數字僅限于城鎮,算上農村的地下六合彩,應該在40%以上。”他憂心忡忡地說。

  但是,當事人自得其樂。快到中午1時了,老張才開始點餐。跳過60元的金槍魚三明治,服務員直接把菜單翻到最后一頁,問:“您今天吃餛飩還是面條?”這是溫莎酒吧最便宜的飯菜了,8元錢一份。

  “算了,我還是出去吃包子吧。”老張說。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