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校園貧富分化日益普遍 學生也有三六九等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8月11日 09:39 中國消費網

   緣起

  北大BBS上的一張帖子

  “我沒有錢,我只有花樣的年齡,未加修飾的容貌。我每天穿著樸素的衣服,站在花枝招展的她們中間。我每周都要坐4個小時的公交車,去給那個高傲的小女孩做家教。她有
錢,可連水都不想給我喝。我的家庭很窮。我的媽媽每天割豬草,雙手滿是老繭。我的父親,風燭殘年,可還要在建筑工地打工,為了我可憐的學費。我不期待愛情,我沒有衣服,我沒有化妝品,我的電腦也是二手的。我恨這個世界……”

  2006年6月15日,這張帖子出現在北大未名BBS上,引起了一場有幾百人參與的討論。有人說,有富人就會有富學生,有窮人就會有窮學生。這種由社會分層決定的校園分層,正影響著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就業與愛情。

  故事

  苦悶的窮學生與煩惱的富學生人際交往

  王維是清華大學的學生,來自西部小城市,父母都是食品加工廠的工人。王維的3個室友都出身富裕家庭。

  剛開始,他們4人經常一起去飯館吃飯。但后來,王維發現如果這樣下去,他每月400元的生活費一到月中肯定會花光。再后來,其他3個人要出去吃飯時,他就推說沒空,要做作業或者有老鄉來。

  夏天很熱,宿舍允許裝空調,4個學生平均每人要攤1000多元。王維的室友也想裝一臺,王維卻說:“電扇也挺好的。”一個室友不屑地說:“沒事,我們3個人出錢,就當你是客人!蓖蹙S的臉刷地白了,覺得自尊心嚴重受傷。

  不久后,宿舍又要買飲水機,他咬著牙從生活費里擠出100多元。一天,室友踢球回來直接倒礦泉水洗臉。王維覺得太浪費,勸說了幾句,室友就嚷嚷了一句:“我知道你們西部缺水!蓖蹙S差點和他打起來。

  就業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周通是今年的應屆畢業生,雖然學習成績一般,但卻在民航某部門找到了一份人人都羨慕的工作,月薪6000元。

  周通家里是開公司的,他說:“有錢,關系網就發達,這點小事不是問題!

  在學校時,周通曾有一輛POLO汽車被人砸過。周通經常給他的女朋友買很貴的衣服和香水,但他覺得因為自己的背景,很難遇到真正的愛情。

  邢莉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山村。本來,她的成績可以保送研究生,但研究生兩年要5萬元學費,考慮到家境,她決定出去找工作。

  找工作時,邢莉也買不起昂貴的職業裝,買不起高跟鞋,沒錢做精致的簡歷。有一次,她穿著廉價的高跟鞋去面試,半路鞋跟斷了,面試也黃了。一個學期的奔波過去了,她勉強在一個小公司找了份工作。

  愛情

  周亮是南開大學的學生,父母是某部委領導。大二時,他遇到了來自華東某山區的阿婧。

  周亮愛上阿婧,是因為她身上的品質――勤勞、節約和懂事。

  阿婧打扮很淳樸,周亮為了能把她帶出來見哥們兒,領她做美發,帶她買衣服。可阿婧并不喜歡。有一次,周亮開玩笑說,你怎么穿也穿不出公主味兒,怎么穿都是丫頭樣兒。當時,阿婧就哭了,但兩人又都舍不得說分手。

  阿婧每天都給周亮買飯、洗衣服、打掃寢室,大家看著都覺得周亮找了一個保姆。

  有一次,阿婧想辦一件事情,憑自己的能力有困難,周亮托關系給她辦成了,兩人吵了起來。阿婧覺得這是對她能力的不尊重,而周亮覺得,現在關系最重要,沒關系有能力也不行,從小家里就這么教的。這次思想上的分歧,導致兩人第一次大吵。

  周亮覺得阿婧自尊心太強,兩人生活和消費習慣都不一樣。有些東西,周亮用一次就扔掉,阿婧卻舍不得。這樣的“小家子氣”,讓周亮覺得不可思議。

  相戀僅一年,生活細節上的差異和價值觀的不同,使兩人最終分了手。

  調查

  社會分層影響人生選擇

  北京師范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李志英領銜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分化與大學生”課題組發現,社會階層分化對大學生的人生選擇和價值觀產生著深刻影響。

  不久前,課題組向北京10所高校的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發放了3200份調查問卷,用以研究社會分層如何影響大學生的人生選擇。

  不同的學習目的

  貧困生在畢業時,很大一部分人選擇進入社會工作;而來自富裕階層的孩子,更多考慮的是進一步深造。課題組發現,“自己不能成為富人的孩子,也要使自己的孩子成為富人的孩子”已成為一些貧困生的名言。

  在選擇工作的標準上,大部分個體戶和自由職業家庭的大學生最關注的是興趣愛好。來自下崗工人家庭的大學生多數關注職業風險度。教師和科技人員家庭的大學生更多關注專業對口度。大部分來自國家與社會管理人員家庭的大學生則更關注社會聲望。而農民、私營企業主家庭的大學生關注的主要是收入問題。

  在學習的主要目的上,來自農民家庭的大學生看重的是“接濟家庭,報答父母”。大部分下崗職工家庭的大學生則專注于實現個人的人生價值。出身國家與社會管理人員家庭的大學生中“報效祖國”的比例最高。

  不同的生活態度

  李志英說,社會分層帶來大學生不同的生活態度,在貧困大學生身上表現得尤為突出,他們大多希望通過接受高等教育改變自己家庭的處境。調查發現,貧困大學生的生活態度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消極型。曾有一個來自農村的貧困大學生,進校后心情郁悶。他還萌發過出家的念頭。

  第二類是激憤不滿型。一些大學生說,現實很不公平,農村家庭如果沒有一個孩子考上大學,整個家庭就絕望了,沒有希望。

  第三類是積極融入社會型。他們通過努力拼搏改變自己的命運,得到社會階層提升。

  互相看不慣

  而來自富裕家庭的學生,在評價來自貧困家庭的學生時,大多使用“自卑”、“孤僻”、“內向”等字眼,認為“他們的終極目的太低,太庸俗化,只是掙錢、報父母恩之類,而沒有挖掘自我潛能”。

 。ň庉嫞豪钚l芹)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