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姐日前在上海南京西路某飯店參加同學聚會時,突然在冰水的底部發現了一條小蜈蚣。而在此之前,同學們都已經喝了很多由這個大水杯里倒出的冰水,同學們頓時沒了胃口。飯店最后為該桌食客提供了兩大瓶免費的盒裝冰鎮果汁,同學們為了不使聚會氣氛過于惡劣,沒有繼續追問“冰塊中為何會出現蟲子”的問題。但在回家后,愛吃刨冰的陳小姐對“含蟲冰塊”始終難以釋懷,遂致電本報希望本報能對食用冰的衛生問題進行調查。
從上個星期開始,記者逐漸走訪了吳江路、人民廣場、南京東路步行街等生意正旺的多個冰飲店,以及棗陽路、東方路、七莘路上的多家飯店。調查發現,無論是冰飲店或是飯店,食用冰塊的水料、存放以及制作等環節中存在的衛生問題都值得引起食客和相關方面的注意。
現場調查
吳江路 露天放冰環境堪憂
吳江路上制作刨冰類的冰飲店多達10幾家,昨日下午2點左右,記者在吳江路調查發現,各家的衛生情況相差極大。同樣是制作水果刨冰的露天攤販,衛生情況較好的店家將所有放著水果的盒子都罩在密封的玻璃下,將冰塊放在邊上的小冰柜內,等到買主來時再取用。而在吳江路靠近63號的一個制作水果刨冰的攤販處,記者看到,冰塊放在兩只已經比較舊的盒子里,露天敞開放置。旁邊已經剝皮切塊的水果盒子也都是沒有加蓋的。且攤位旁的一只垃圾桶表面沾滿污垢,蚊蠅盤繞,攤位下也是污水橫流。
南京東路步行街 冰塊肉串混放冰柜
記者在步行街上發現一家同時經營刨冰和燒烤的攤位上,伙計把開封的和沒開封的冰塊都放在冷柜的最上面,冰塊的旁邊還存放著袋裝的香腸、雞翅等肉類食物,一些有色方便袋也雜亂地和冰塊混放在一起。由于冰塊不是一次性全部用完的,已開封的冰塊,很容易和同放冷柜中的肉類竄味。
人民廣場等處 大多食用冰未標“QS”
記者走訪了人民廣場附近的幾家規模較小的刨冰店,他們使用的冰塊都是從外面買來的。記者看到,有些冰塊的外包裝上有廠家,有一些外包裝上則無任何字跡,大多的冰塊外包裝上沒有“QS”標識。一位冷飲店的工作人員稱,從沒注意過外包裝上有無“QS”標識。記者從冷飲店店員處獲知,人民廣場周圍的刨冰店所用的冰大多來自同一家公司。
在棗陽路某高校后門的一家珍珠奶茶店里,記者看到店里使用的是有“QS”標志的食用冰塊。據店主介紹,店里用冰全部是從 “冰酷食品有限公司”購買的,一包5公斤10元。
在調查中,記者了解到,與有“QS”標志的冰塊每斤1元且沒有折扣可打的價格相比,無“QS”標志的食用冰價格的批發價則明顯便宜很多。在西藏中路的一家小刨冰店里,女店主告訴記者,店內使用的無“QS”標志的冰塊一袋20斤,一次買兩三袋是8角一斤,如果一次能買200斤,則可以“打折”到6角一斤。人民廣場周邊大多冷飲店使用的都是這種低價冰。
流程隱患
連鎖店制冰水料受質疑
據了解,在茶風暴、街客、肯德基等店內,食用冰都是用自己購買的制冰機自制的,最初的水源是純凈水。但這種“純凈水”也屬于自制,即通過在自來水上加上“水管家”過濾,再把過濾的水輸入制冰機里,通過紫外線殺菌等四道工序,制作好的冰塊再單獨存放。
對于這樣的“純凈水”制作的食用冰,也有顧客表示質疑。“我還是覺得這樣不夠衛生,純凈水最初用的都是自來水,雖然經過過濾,雜質可能沒有了,但是‘水管家’過濾的水是否就能等同于純凈水?”記者也在一家冷飲店內看到,伙計將通過“水管家”過濾的自來水當作純凈水,直接添加在果汁中,引起了一位顧客的質疑。
小飯店多冰箱自制冰塊
相比冷飲店購買食用冰或者自行用食用制冰機制作冰塊的情況,多數小飯店對于冰塊的制作和存放,問題則更加嚴重。
在七莘路附近,記者從幾家飯店服務人員處了解到,他們的冰塊多數是冰箱自制。“一般的顧客都選擇冰過的飲料,所以對冰塊的需求不大。加上我們的店面有限,也不便購置制冰機,一般就是自己的冰箱做冰。”一家小飯店的店主甚至直言:“很多飯店自己做的冰都是直接用自來水做的。”
在金沙江路一單位的食堂內,記者看到盛放冰塊的碟子略微發黃。據賣粥的服務人員介紹,冰塊每天就餐時放在這里,需要冰塊的人就自行添加。當被問到冰塊是怎么生產時,該工作人員表示不太清楚,并拒絕了記者要求參觀廚房的要求。
制冰過程尚無明確規定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所有關專家表示,我國的《冷凍飲品衛生標準》適用于食用冰,但目前的法規針對的是食用冰成品的各項指標,對于生產和流通中的多個環節缺乏相應的具體規定,包括對于食用冰的生產設備,也沒有具體的要求。
由于這方面規定的缺失,目前相關方面對食用冰的衛生調查也集中在冰塊本身的抽查上,對食用冰制作、存放、流通等方面很難查處,也難以有依據進行相應的處罰。
關于食用冰水料的問題,在制冰前更是無法監控,也無明確要求,專家稱,根據一般的檢測很難判定經過過濾的“自來水”是否符合食用冰原料的要求。另外,對于工業冰和食用冰,靠外表無法鑒別,只能通過對“冰塊”等相應指標進行檢測才能分辨。
(編輯:盛秀華) 文章來源:青年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