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得知在河南省新鄉市羅姐寨發現一處方圓2.8 平方公里的螞蟻山,據當地人講,此處的螞蟻異常兇猛,人畜不敢輕易靠近。附近村中也曾發生過村民被螞蟻咬傷的事情。但是村里和附近的山民都不知道這種兇猛的螞蟻究竟叫什么名字,有些人只管它叫大螞蟻,有些人甚至管它叫“食人蟻”,當地的村政府也曾專門請專家到螞蟻山考察,為人們解惑,但是至今都沒有結論。為了一探究竟,揭開螞蟻的真實身份,記者在當地人的帶領下決定登上螞蟻山。
螞蟻占山為王,兩小時啃光大蛇,小動物無一幸免
為了親眼目睹螞蟻山的景象,記者在當地人司鳳梧的大兒子司栓保的帶領下向螞蟻山進發。
螞蟻山位于河南與山西的交界處,海拔1650米左右,屬太行山脈,山上叢林茂密,溝壑縱橫。通往螞蟻山只有一條崎嶇的碎石路。司栓保告訴記者,那里山勢險惡,平時只有放羊的人才會上山。山上有兔子,老鼠,蛇,獾等野生動物,但是在接近螞蟻山附近的地方,這些小動物卻很少見了,那里的螞蟻專門以這些小動物為食。有時羊會誤入螞蟻山,結果被螞蟻咬得到處亂竄,只能在樹上把螞蟻蹭掉。放羊人趕羊時,也會不慎被螞蟻咬傷,身上出現一塊一塊的紅疙瘩,又疼又癢第二天才能消失。
村里曾經有人見過一條手腕粗的大蛇讓螞蟻圍住被咬得在地上翻滾,不到兩個小時就只剩一副骨頭。幾十年了,一直占山為王的螞蟻在山上加速繁衍。然而更奇怪的是,附近山上僅僅只有這個山頭有這種螞蟻,而且它們從來沒有向外遷移過。
近距離體驗螞蟻兇猛,記者冒險被襲
走了不到3小時的山路,翻越了5道山梁。司栓保指著不遠的一個山頭說,那里就是螞蟻山了。
記者注意到,螞蟻山實際上是螞蟻所占據的一個山頭,山頭上長滿了松樹和低矮的灌木。司栓保告訴記者,等會兒爬上那個山頭一定要放輕腳步,以防驚動螞蟻,并且提醒記者把褲管塞進襪子里面防止螞蟻咬傷。
登上螞蟻占據的山頭,記者腳下布滿松針和松軟的棕紅色土壤,上面生滿了雜草。司栓保用鐮刀砍開灌木,記者眼前出現了一塊大約五六米長的石頭。石頭上分布著幾個直徑一米左右的洞。司栓保說,從這里往下都是這樣的蟻巢,很多都藏在草叢中,總共大約有2平方公里左右的面積都布滿蟻穴,只有眼前的幾個藏在石洞中的蟻巢是裸露的。
一米左右的洞穴只是蟻巢的入口,究竟下面有多深,地下的螞蟻王國究竟有多大,甚至有多少螞蟻,當地人都不得而知。
司栓保用木棍伸到石洞里,撥開覆蓋在外面的松針和紅土,頓時蟻巢中的螞蟻像炸了鍋一樣四散涌出。迅速爬上了司栓保手中的木棍,并順著他和記者的鞋、褲子開始成群往上爬。記者和司栓保慌忙后退到十幾米外的樹叢,并快速抖掉身上的螞蟻。但是仍有幾只爬到手上的螞蟻張開嘴上的“鉗子”緊緊咬住記者的手。此時,記者的手上馬上變成一小塊紅,感覺像用指甲掐皮膚一樣。幸好,在彈掉那些螞蟻之后,手上的小紅塊也隨即消失了。
同行的小狗,因為沒有反應過來,則被螞蟻咬得嗷嗷直叫。記者看到,螞蟻山的螞蟻大約有1厘米左右,頭和四肢呈棕紅色,腹部為黑色,并且有黑色的條紋,但最引人注意的是螞蟻的嘴上方的兩個一張一合的“大鉗子”。扒開的蟻巢中,散出了幾十顆黃豆大小的橢圓形螞蟻卵,一群螞蟻開始迅速往巢內運送這些散出的蟻卵,另一群螞蟻則銜起覆蓋蟻巢的松針、枯葉和土塊開始修繕蟻巢。
螞蟻散發“毒氣”自衛,一旦感覺到震動,馬上成群出擊
驚險一幕過去后,記者忽然聞到了一股刺鼻的酸性氣味,不禁覺得有點頭暈。司栓保說,這是螞蟻噴出來的酸氣。記者想蹲下來仔細觀看螞蟻,剛俯下身,幾只螞蟻立刻抬起前爪,張開嘴上的“大鉗”準備咬人,一群螞蟻則成隊趕過來抵擋入侵者,保護蟻巢。
記者和司栓保再次后退十幾米,司栓保說,這里的螞蟻只要感覺到震動就會成群結隊的出來咬食入侵者,直到把入侵者逼出螞蟻山。
大約過了六七分鐘,剛才被破壞的蟻穴已經被螞蟻修繕好,散落在外的蟻卵也已經全部被送回蟻穴。大批螞蟻見沒有什么危險都紛紛撤回蟻穴,只有少部分還在蟻穴外徘徊。
這時,記者發現在五六米遠的草叢內還有兩個1平方米左右的蟻穴,螞蟻感覺到了振動,正在成群往外爬。司栓保提醒記者不要在此長時間停留,于是帶領從記者從螞蟻山上撤離。
-傳說
瘋狂螞蟻曾助“抗戰”一臂之力
記者來到距離螞蟻山最近的平窯村,幾乎沒有人不知道螞蟻山。一位40多歲的村民告訴記者,村里有位老人和螞蟻山曾有過一個傳奇故事。
記者找到已經91歲的司鳳梧老人。司家人告訴記者,1942年秋天,司鳳梧曾任八路軍太行區聯絡員。一天,山西駐軍的兩個正副團長被日軍的一個小分隊追到平窯村附近,被司鳳梧發現。左思右想之后,司鳳梧決定先把兩個團長藏在村里,自己則把日軍引到山里。司鳳梧在山林中穿梭,眼看日軍越追越近,情急之下他忽然想到了母親臨出門時對他說的話,帶他們去那里吧,讓他們別再回來。
母親說的就是螞蟻山,那里地形復雜,人獸罕至。也許日軍小分隊在遭到螞蟻攻擊后慌亂中在山林中迷失了方向,也許是螞蟻真的“消滅”了日軍,也許是日軍后來又遇到了埋伏的八路。總之,司鳳梧在把日軍帶入螞蟻山后,自己成功地逃回了村子,而日軍小分隊則再也沒有下山。這個故事一直在村中流傳,真假不得而知,但是卻為螞蟻山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專家解讀
這是種攻擊性很強的紅林蟻
為了揭開這種螞蟻的真實身份,記者將收集到的資料送請西南林學院資源學院專門從事森林保護學和螞蟻研究的徐正會教授鑒定。徐教授經過初步鑒定后認為,此種螞蟻名叫紅林蟻,在吉林、北京、山東、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在森林中多以昆蟲、小動物為食,極富攻擊性。紅林蟻巢外活動自4月開始,7月達到活動的最高峰,8-9月活動下降,10月開始進入冬眠。紅林蟻的巢穴通常呈錐形或形成一個很大的洞,一般紅林蟻密集的地方十幾或者幾十米就會有一個蟻巢。當蟻巢受到破壞的時候,紅林蟻會分泌蟻酸,這就是記者聞到的刺鼻氣味。夏天,在森林里常會見到新堆起來像黃沙堆似的“建筑物”———紅林蟻巢。通常在一定區內的蟻巢中有幾十萬甚至幾百萬只螞蟻活動。平時,蟻巢外只有為數不多的螞蟻守護蟻巢,一旦蟻巢遭到破壞或有外來者闖入,紅林蟻將大規模出動,“消滅”入侵者。至于為何只有這個山頭會有這種螞蟻,徐教授說,紅林蟻喜歡相對寒冷的地方,因此多會在山頭筑巢。這個山頭聚集了很多蟻巢,因此比較引人關注,附近其他的山上也應該會有,但是因為數量較小,加上當地樹林茂密,還沒有被人發現。此外,紅林蟻是國內2000多種螞蟻中為數不多的幾種可食用螞蟻中的一種,有很高的藥用和營養價值。 (編輯:李衛芹) 文章來源:北京科技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