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醫院成為首家推出單病種限價的公立醫院后,兩個月有89名自費病人參加限價,醫院門診、住院數量穩步上升,昨日追加第二批限價病種。相形之下,廣州市4家三甲醫院推出限價以來,總共不過200多例,且過半數集中在人流,大批手術項目乏人問津。
業內人士認為中小醫院出于生存經營的需要,保證療效的前提下推廣限價可讓醫患雙方受益;而大醫院限價項目少、降幅不明顯、不愁病源,成為限價難熱的主因。
冷 大醫院限價單病種就醫者寥寥
昨日,記者從市第一、第十二人民醫院、兒童醫院、婦嬰醫院等了解到,至前天為止,廣州三甲醫院中率先的推出單病種收費的四家醫院總共接收到的單病種病人也不超過230人。其中最多的是婦嬰醫院為189例,不過大多數人都是選擇價錢最低的無痛人流項目,占了該院所有單病種項目的80%,而其他三家醫院的單病種病人多則14例,少則只有8例。
據了解,廣州4家大醫院首推的單病種項目總共有41個,絕大部分都是手術項目,只有極少的兩三個為非手術項目。對此,市第十二人民醫院的古立誠院長介紹,此次他們推出的只是耳鼻喉科的四個單病種費用總承諾項目,總共接診了8名病人,相比之下,真正選擇單病種收費的人確實不多,可能是跟推出醫療項目較少有關系,由于現在還處于摸索階段,推出的項目還只是限制于簡單的手術項目,是想通過這次嘗試的運作來積累經驗,為以后推出更多的單病種收費項目做準備。不過從這8名病人來看,患者的總費用都控制在總價錢之內,診療程序也都控制在原先設定的臨床路徑之內。
熱 小醫院平時住不滿現在要加床
1800元順產、2800元闌尾炎切除……實施首批單病種限價兩個月以后,新海醫院昨日向媒體交出了一份階段性報表:89名患者接受了單病種限價,除了青光眼手術無人參加外,其他25個限價項目都有符合條件的患者受益。對比限價前,治療的平均費用下降了20%。其中婦產科、呼吸內科、普通外科的病人最多。值得注意的是,這89名患者均是自費病人,對醫療費用的價格感受最為直接的人群。據了解,89名病人中,有兩名病人實際費用超出了限價標準,超出額均在200元以內,病人按限價支付超額由醫院買單。
這種“薄利多銷”的經營方式給醫院經營帶來了明顯效果:兩個月來,門診量同比增長5.6%,入院人數同比增長16%,床位使用率同比增長13%。醫院負責人認為限價帶來了幾大好處:帶動醫院營業額上升的同時,也改善了醫患關系。病人心理有了底線,住院后不再為價格緊張,增強了對醫生的信賴。限價項目推行了嚴格的臨床診斷路徑,對規范醫療行為、合理用藥、避免大檢查起到了監控。
雖然以前治個急性肺炎可能會收4000元、5000元,現在限價到2500元,但醫生的獎金比上月有增無減。限價政策為病區帶絡繹不絕的病人,內科以前的住院率不到70%,實行限價后,病床使用率長期在90%以上,高峰期還需要額外加床,內科住院、門診的業務量增幅均在10%以上。看到限價帶來這么好的效果,新海醫院昨日又公布了第二批36個新限價項目。
患者說法 大醫院限價項目少價高不實惠
市民王先生是一個心腦血管的老病號,聽說廣州有醫院推出單病種收費,他專門收集了各醫院的單病種收費項目來研究,結果卻是讓他大失所望。他告訴記者,各大醫院推出的單病種費用總承諾項目中,幾乎都是外科的手術項目,比如慢性扁桃體炎、前列腺增生、房間隔缺損等等,都屬于單純性的手術項目,而且這些手術幾乎沒有難度,在一些小醫院一樣可以做,一樣沒有風險。但是他們標出價格卻要比二級醫院高出很多。就如一個闌尾炎的手術,三甲醫院的住院手術費高達4500元,而二級醫院僅需要3000元,老百姓在大醫院看病根本得不到實惠。
市民胡小姐也認為,單病種收費看似是醫院在給患者便宜看好病,其實不然,人們都喜歡擠大醫院,看重的是大醫院的醫療技術和服務質量,而4家醫院推出的41個單病種費承諾項目,不但患者在價格上沒有優勢,在選擇上也沒有余地,因為這幾家醫院推出的項目并非常見病。而如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肝病、腎病等,未見現在在醫院的單病種項目清單當中。另外的一點是,雖說是總費用承諾中實行未超過部分按實際收費,但很擔心醫院會不會把費用盡量調到最高。
業內人士 不如列明細分等級讓患者選擇
對于大醫院單病種收費雷聲大雨點的現象,廣州的另一三甲醫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管理人士認為,首先,四家醫院推出的單病種總費用承諾處于怎么樣一種價位,讓人摸不著頭腦。因為他們既是受益者,又是價格制定者,更多的是考慮醫院的利益。其次是選擇的都是低醫療風險和低價格風險的項目,比如像闌尾炎、前列腺炎這樣的手術,無法體現出大醫院的水平,只能是增加收費標準。
他認為,與其推出單病種收費項目,不如把各項疾病的治療費估價羅列給患者,讓患者明明白白消費。比如一項剖腹產手術,醫院可以把手術費、可能住院天數、床位費、護理費等等進行公示,還可根據不不同層次的市民需求,分出低、中、高三個檔次,讓病人自行選擇。
同樣是一位沒有加入限價隊伍的三甲醫院的管理人士,他的說法更加犀利:“道理很簡單。大醫院不愁病人,沒必要通過降價來增加門診量、住院人數,缺乏主動降價的原動力。大醫院沒有政府撥款,不僅要支持著一個龐大的體系運作,而且還要創利,對利潤微薄的項目難有熱情。中小醫院則不同,現在很多小醫院門前冷落車馬稀,醫生吃不飽,醫院要生存必須靠增加病人。”
省衛生廳 增加限價病種還需謹慎選擇
廣東省衛生廳主管醫政工作的副廳長廖新波認同單病種限價的積極意義。他指出:“限價可以在在沒有增加醫保總體開支基礎上,由于把現行的收費標準細化了,從而保證實際發生費用高的病人醫院收到的費用也高,實際發生費用低的醫院所收到的費用也低,解決了醫院鉆醫保空子,拒收病人和少數醫院存在虧本的問題;由于單病種費用標準較為合理,對醫院、醫保和病人都不會產生較大影響;實行單病種收費,收費標準固定下來,在市民收入不斷增長的情況下,相對來說,看病費用就越來越低。從長期效果來說,有利于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但他同時也認為‘單病種限價’是一個涉及面很廣的問題,對于定價、病種的選擇等細節要求很精細。廖新波不贊成醫院盲目增加單病種項目,對于后遺癥比例大、手術風險高、手術技術還有爭議的病種,他認為都不宜引入限價。廖新波提醒,醫院不能為了限制成本而減少必要的檢驗,一旦造成漏診和出現并發癥,這對醫患雙方都很不利。
(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