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部副部長駁斥土地供應地荒論 大量土地閑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22日 07:24 中國消費網 | |||||||||
“現實的土地供應中到底存在不存在地荒問題?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國土資源部副部長贠小蘇近日就目前業界所關注的土地宏觀調控政策如是表態,“在城市特別是大型以上城市,要以供地為主要手段,積極支持城市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住房的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大戶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設用地,堅決停止別墅建設用地。” 大城市新區建設加速
6月13日,北京國際貿易中心人頭攢動,中國地交會如期舉行。鄒建明,上海游艇城建設開發副總指揮,為推介上海奉賢金匯游艇城項目,他專程趕來北京參加地交會。 “一期規劃獲批土地4.8平方公里,總規劃面積超過10平方公里。”談起項目,鄒建明介紹,奉賢區政府結合自身地緣優勢適時提出了“游艇奉賢”的城市發展戰略,欲將奉賢打造成一個集濱海休閑、濱海居住、濱海商務、濱海旅游為一體的旅游產業主題新城區,讓奉賢游艇產業與北部嘉定國際汽車工業一同形成上海“南艇北車”的產業發展布局。“上海市政府已經把這里作為上海進入海洋時代的標志性項目。”非常巧,就在本月初,記者在上海采訪奉賢區副區長杜治中時也得到了相同的信息。 “金匯游艇城是奉賢區‘十一五’規劃的重點項目,政府將在規劃上、土地指標上、外部環境的市政配套上都給予大力支持。”杜治中透露,“金匯游艇城賣地在后,與游艇產業相關的建設先行。”10平方公里,對于上海這個寸土寸金的城市來說,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然而,令人驚訝的事情還在后面。 “共有近20個城市、500多塊土地參加地交會。而其中,長三角周邊的10多個城市是集體參展,僅南京土地儲備中心推介的土地就達到50多塊,無錫推介的地塊也有40多塊。”地交會組委會秘書長黃開杰向記者透露。事實上,長三角一直都在叫囂用地緊張。 對此,贠小蘇認為:“長三角的用地非常緊張,但是仍然有很大的用地力量。”他強調,這種潛力主要是來自于城鄉統籌,來自于土地再利用和再調整,通過存量土地的調整和再整理,舊城舊村,老工業區和老企業改造,可以在已有土地中騰出新的用地空間,可以在已用土地上提高單位用地的水平,能在不占或少占耕地,控制新增建設用地總量的前提下,實現經濟和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目標。“城鎮建設用地的重整和再利用,無疑有著巨大的商機。” “國土部門在對2002年-2005年的住房建設供地情況進行清查時”贠小蘇再次用數據證實了自己的看法,北京市目前已供土地但尚未形成實際住房供應的土地面積還有4000公頃,規劃建設面積達到8000萬平方米,占已出讓住宅用地面積總量的53%,相當于北京市近兩年的房地產用地總量。而就在此次地交會的不同主題論壇上,國土資源部地籍司司長樊志全從另一角度表達了同樣的觀點。 “1997-2004年全國新增各類建設用地4563萬畝,平均每年新增570萬畝,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2428萬畝,平均每年占用耕地304萬畝。加之農業結構調整和災毀等因素,全國耕地保有量從1996年底的19.51億畝,下降到2005年末的18.31億畝,人均耕地從1996年底1.59畝下降到去年的1.40畝,”樊志全的言外之意是,耕地逐年減少,建設用地不斷增加的事實很難讓“地荒論”有成立的理由。 “從全國來看,近幾年來,房地產業用地占到了全國供地總量的30%左右。”贠小蘇強調,“現實中不存在地荒的問題。” 耕地警戒線 一邊是建設用地的追加,一邊卻是開發商“深陷地荒之困”。如此巨大的差距,問題在哪里?閑置問題成了“地荒”的一個頑疾。 “2001年以來,蘇州市區依法取消了184個項目,收回土地面積達到66760畝。”地交會當天,蘇州市國土資源局局長張文根坦言,僅2005年,蘇州市共盤活存量土地2505宗,占建設用地面積的35.7%。 然而,即便是在蘇州這種市場化程度相對比較高的城市里,得以回收的閑置土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真正實現盤活的更是少之又少。 據一位業內人士介紹,造成大量土地閑置的主要原因是,前些年一些地方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盲目鋪攤子、上項目、大面積占用土地。同時,土地管理措施的乏力,也為一些地方變相非法批地、盲目征用或出讓土地造成可乘之機。 據顯示,到2004年底,全國城鎮規劃范圍內共有閑置土地107.93萬畝,空閑土地84.24萬畝,批而未供土地203.44萬畝,三類土地總量為395.61萬畝,相當于現有城鎮建設用地總量的7.8%。 “而目前,通過整治盤活的數量與如此巨大的閑置土地面積相比只是鳳毛麟角。”這位業內人士坦言,其實像上海、北京、南京、杭州、廣州這種越是用地緊張的城市,閑置土地的回收和盤活工作越難做。“因為,這些地方的土地升值最快,盤活閑置土地實際上是一場利益博弈。”當然,城鄉規劃之中的粗放用地也“消耗了”大量建設用地指標。 “按照國家關于城市規劃建設用地的最高定額,一般城市人均用地面積最高標準是100平方米,首都和特區城市最高是120平方米。但根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664個城市,城鎮居民人均用地已達到133平方米,而世界上發達國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2.4平方米,發展中國家人均城市用地是83.3平方米。”樊志全指出,城市人均用地超過國家用地高限的三分之一,大大超過國際平均水平。 “一些城市,經濟適用房的面積超大豪華,曾經出現過260平方米的超大戶型,而更有甚者,有一個城市的經濟適用房客廳面積都達到120平方米。”樊志全介紹了這種并非個案的事實。 順著樊志全的話題,記者還了解到,目前,全國村莊建設用地已達2.48億畝,人均村莊用地218平方米,高出國家定額最高值(150平方米/人)45.3%。在“十一五規劃中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億公頃”的紅線面前,所謂的“地荒說”換成“閑置說”和“粗放說”可能更為貼切。 土地重整 面對“閑置”和“粗放”這兩個保護土地資源的“絆腳石”, 國土資源部這一次的旗幟似乎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鮮明。 “必須嚴格控制建設用地規模,努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通過統籌城鄉建設用地,盤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的產出水平和利用率。”贠小蘇透露,今后土地利用必須保證60%以下是存量土地。“這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據記者了解,60%的提法是新的表述,之前的表述是要求地方充分利用現有建設用地,不占或者盡量少占農用地,而沒有量化指標。 另悉,國土資源部之所以會作出這樣的決定,也是受到了長三角用地潛力仍然巨大的啟發。而顯然,國土資源部在新一輪的土地宏觀調控中還將體現供地結構調整的作用。 “在城市特別是大型以上城市,要以供地為主要手段,積極支持城市中小戶型、中低價位商品住房的建設用地,嚴格控制大戶型和低密度的住房建設用地,堅決停止別墅建設用地。”贠小蘇指出。 這是為了落實此前九部委新政中 “加大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房子的比例建設”所提出的。而業內人士坦言,國土資源部新一輪的宏觀調控也是想“一箭雙雕”,既能夠平抑地價和房價,同時又實現集約用地。當然,對土地的保護并不是一個部門或者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土地重整應當是規劃先行。”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研究所研究員葉立梅對此指出,市長只用這樣一種眼光來定位自己城市的功能,然后進行相應和適度超前的規劃,土地才能真正實現集約利用。“畢竟土地被占用了之后,對它的使用功能進行重新的劃定,要投入很多的成本,適度超前的規劃非常必要。”市規劃部門在集約用地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 “國土資源部是在強調土地重整的重要性。”江蘇省土地學會理事長曹雄也坦言,土地的管理者、所有者、使用者、政府和企業之間有很多相互纏繞、交叉、難以區分的復雜權利,“任何的土地重整、任何的土地流轉、任何資源市場化配置,如果不能使真正的土地權利人獲得他們應該得到的權益,這種整理就不是可持續性的。”(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