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生活 > 正文
 

人民銀行城鎮儲戶調查顯示:居民普感物價在漲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15日 15:21 中國消費網

  2006年5月中、下旬,人民銀行在江蘇省內104個定點儲蓄機構進行了城鎮儲戶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5200份。13日,記者從人行南京分行了解到:二季度,居民對人民幣匯率升值預期增強,持外幣意愿繼續下滑;居民對當前物價的滿意度有所下降,物價上漲的預期明顯增強;居民對存款利率滿意程度降低,儲蓄意愿回落,股票投資信心大幅上升;房地產消費繼續保持觀望。

  關鍵詞:看好人民幣

  本季調查結果,儲蓄幣種選擇“美元”的居民人數占比為3.46%,比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別下降0.7和0.4個百分點,呈現持續下滑的趨勢。盡管國家外匯管理局出臺了關于境內居民個人購匯管理辦法,自5月1日起實行每人每年購匯等值2萬美元的年度總額管理。但是,隨著人民幣匯率改革的穩步推進,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多次擊破1:8這個整數心理關口。大多數居民預測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將大于美元、港幣等小額存款利率的上調幅度,購匯熱情并不高。

  關鍵詞:對物價不滿意

  本季調查表明,居民當前物價感受DI指數為12.62%,比上季上升了2.91個百分點。其中持“物價過高,難以接受”居民占比較上季上升了2.09個百分點,對物價感到滿意的占比下降了0.81個百分點,選擇“物價偏高,尚能接受”的占比下降了1.28個百分點。同時,居民對物價上漲的預期明顯增強。調查中,預期物價上升的占比為43.17%,比上季上升9.38個百分點。居民未來物價預期DI指數為39.33%,比上季上升了11.19個百分點。

  關鍵詞:儲蓄意愿回落

  在居民現有的主要金融資產中,雖然儲蓄存款因其很好的流動性和安全性,仍以68.87%占據家庭金融資產的首位,但其所占份額已比上季和去年同期分別下降3.8和0.2個百分點。居民的其余資產選擇依次為國債、

股票、基金和保險。從居民的儲蓄意愿分析,本季認為“更多儲蓄”的居民占比為33.37%,比上季下降4.54個百分點,是儲蓄意愿在近兩年的連續上漲過程中首次出現的拐點。

  關鍵詞:證券資產比重大增

  隨著股票市場的逐步規范和股權分置改革的深入,春節以后滬深股市走出了一波凌厲的上漲行情,股民信心空前提高,基金和股票占家庭資產的比重明顯上升。分別有6.77%和6.55%的儲戶表示當前擁有的最主要金融資產為股票和基金,分別比上季度上升1.8和2.3個百分點。特別是認為在當前利率和物價條件下,“買股票”最合算的儲戶由前期調查的9.6%猛增至19%,達到了2000年以來的最高水平,并首次超過了選擇“買國債”的居民數量。

  關鍵詞:樓市消費保持觀望

  居民負債水平下降,

房地產消費繼續保持觀望。本季對居民負債狀況的調查顯示,“沒有借債”的居民人數占比為75.15%,比同期上升5.1個百分點;“向銀行借款”和“向私人借款”的居民人數占比分別為18.71%和10.44%,二者合計同比下降5.2個百分點。這也與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有關房地產宏觀調控的政策,抑制了部分住房投機性需求,居民在房地產消費上繼續保持觀望的態度有關。本季調查顯示,“未來3個月,準備購買住房”的居民人數占比為17.27%,分別比上季和去年同期下降0.4和1.2個百分點。 本報記者劉璞

  小資料:

  物價因何而漲

  人行專家分析指出,今年以來,

國際油價繼續在高位運行,黃金、有色金屬、橡膠、原木等價格大幅度上漲,國際市場主要產品價格波動對居民生活影響日益凸顯。隨著資源定價體制改革的深化,客觀上又將進一步促進水、能源、礦產、土地等資源價值的重估,進而直接或間接地導致物價指數的上漲,如近期的房地產價格過快上漲、成品油調價、煤電價格連動以及銅價誘發電器廠商漲價等。

  不過專家們也認為,由于今年國家繼續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農業生產積極性提高,食品供應將趨于穩定;前幾年高速增長的固定資產投資,將不斷轉化為實際產能,主要工業消費品繼續保持供大于求的總體格局;同時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類價格變動預計將會受到更為嚴格的政府調控,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價格總水平的上升。此外,人民幣的適度升值也將有利于降低進口成本、擴大供給,提高人民幣的購買力,從而在貨幣價格方面抑制部分物價上漲。(來源:揚子晚報) (編輯:李旭波)


愛問(iAsk.com)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