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為文房四寶之一,是中國特有的具有特殊風格的一個文書工具,在北京翰海舉行的一次拍賣會上,一方清康熙時期的綠端石夔龍紋硯估價為40萬至60萬元,結果被買家以176萬元拍走。
故宮博物院研究員張淑芬說,唐代是硯臺的重要發展時期,出現了端石和歙石兩大硯材。唐宋時期端硯的形制較為簡單古樸,注重實用。明清兩代是我國文房清供發展的鼎盛
時期,明清時期制硯的材質更加豐富,出現了瓦硯、鐵硯、錫硯、玉硯、象牙硯、竹硯等等。在這個時候,從宮廷到民間,硯臺都受到文人墨客的強烈追求。明代端硯的藝術性提高。到了清代,端硯由實用轉向觀賞,風格由古樸漸趨華麗,制作極為考究。成為集書法、繪畫、雕刻等多種技藝于一體的精美工藝品。
硯臺的收藏要把握好三個方面:第一是選材,第二是雕刻工藝,第三是造型品相。目前國際藝術品市場上的我國古代硯臺拍賣價較高,其中大多由端硯創造。端硯石質細膩、滋潤,花紋獨特,深受文人墨客的珍愛。一般來說,方形、圓形的硯臺要比不規則的硯臺價格貴得多。人文背景對硯臺的價值影響也非常大,故有“硯貴有名,身價倍增”的流傳,指的是硯臺上面的銘文。這也是近年“名人藏硯”升值極快的原因,1992年香港拍賣市場上出現一方17世紀硯臺后由國畫大師張大千收藏,經眾多買家競爭,最終以38.5萬港元落槌。
在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文房清供已經形成了一個獨特的門類,特別是專場的出現,使得買家有機會獲得經過名家收藏的物品,這在最大程度上保證了藏品的真實性。例如,目前正在進行的國內首個文房用品專場將亮相中國嘉德本年度春季拍賣會。(編輯:盛秀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