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 邯
世界遺產日是一個讓人心情矛盾的東西——顯然提醒人們一些東西的存在和恒久魅力,是值得褒揚的熱心舉動;可惜人類物權的觀念滲透到精神財富的領域,總讓人有一些疙疙瘩瘩的感覺。所謂遺產,就有繼承權的問題,要是把它當商標搶注,往往生出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前幾日是端午,大家沸沸揚揚說端午的域名被韓國某公司搶先注冊,很是不平,某
縣特地斥資3萬美金買了回來。前一兩年干脆就是端午作為哪個國家的文化遺產被申報了,讓大家很是不舒服了一頓,好像屈夫子這回才算冤死,幾千年丟到江里的粽子都白喂了魚蝦。但這些閑氣著實不必多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在于在人心和生活中傳承不息,絕非誰搶到家中,一個圍墻就能判為己有。
眼下正是芒種時節。要是留神電影的人,應當知道最近在威尼斯影展中,有一個韓國影片《芒種》得了大獎。因為有端午節的遺產風波在前,不免讓人感慨自家物事無人看重,都叫鄰國探本溯源去了。而且更讓人感慨的是,在已經成為歷史陳跡的昨日,中華的農耕文明竟如此深刻地滲透到其它民族國家的文化當中。在西化的大潮下,回望氣息薄弱的自家珍藏,即使本著文明無疆域的開闊胸懷,不免也是有些愧意的。
芒種——聽上去就是一個農業的物候名詞,有一種噴薄欲出、躍躍欲試的動態。我的一位詩人朋友,固執地說芒種,表征的就是火焰的種子,是一種升騰的欲望。他這樣說的時候,讓我想起了海子一句最著名的詩:“豐收后荒涼的大地,黑暗從你內部上升。”當然這種詩意的聯想并非芒種的原意。所謂芒種,就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的——“芒種五月節,謂有芒之種,谷可嫁種矣”,原是寫實,并非比喻。二十四節氣中許多詩意的名詞,比如驚蟄,比如白露,其實都是寫實。
眼下南方大雨如注,雨水瓢潑一般,半月不停,正是芒種時節的一個特色。民間說芒種如有雨,必然就是連綿的梅雨季。假如芒種無雨,就是芒種火燒天,預示一年的收成都不好。兩害相權取其輕,料來大家還是寧可受些潮濕的罪。
雖說大雨瓢潑,濕氣四起,但是我回家過樓前的樹林時,總能聞到淡淡的香氣從濕潤的雨氣里透過來,有一天停了半天雨,香氣就越發分明了。抬頭一看,碧青的樹葉中幾點潔白如散絮一樣的花,心下知道是梔子花開,農歷五月,梔子花開得最盛,此時眾芳消歇,暑氣日盛,有這樣的暗香撩動,清人肺腑,也算是一解五月之毒。
據說農歷五月,又熱又潮濕,蚊蟲孳生,容易傳染疾病,有“百毒之月”的說法。此時百毒叢生,其中最毒的五種動物是毒蛇、蝎子、蜈蚣、守宮、蛤蟆。因此在芒種前后的端午節這一天,人們要用紅紙剪成帶有這五種毒物的剪紙貼在門窗上,稱“五毒符”,可免除各種毒物的侵害。
自然這都是舊俗,現在水泥叢林中,想找毒蛇、蝎子、蜈蚣來做藥引子都不容易了,至于守宮,這東西到底有沒有還另說呢。
老五毒雖然沒有了,可現代工業文明催生的百毒,也是無孔不入。江西民諺說:“芒種夏至天,走路要人牽;牽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彼悦⒎N除了提醒農民“芒種忙忙種”,不誤農時以外,還是個必須注意防止外感、消乏解困的養生時節。這時最宜香薰藥浴,以紓解心身。
香薰藥浴,和目前坊間說的SPA水療十分近似。其實流行與古典,僅在一線之間。我們現在說SPA,是拾人家西方的牙慧。但早在周朝,我國貴族間就開始流行用香湯洗浴潔身。宋明期間,這種香湯浴傳入民間,便出現了專供人們洗芳香浴的“香水行”,人們擇日選用不同的藥浴潔身、防病,沐后神清氣爽,襟袖留有余香。這些“香水行”,可不是今日的SPA養生館么?
古人喚香湯又叫蘭湯,不但用來浴己,也用來浴佛。早于芒種一個月的四月八日,有一個浴佛節,據說“以都梁香為青色水,郁金香為赤色水,丘隆香為白色水,附子香為黃色水,安息香為黑色水”。個中講究,比今天的精油香薰,不遑多讓。
至于坊間,都要打著SPA的招牌,不遺余力地挖掘連自己都知之未多的SPA文化,研究水療的異國風情,卻忘卻本國的無窮資源,令人不禁要在這暗香浮動的梅雨時節,念叨禪宗的一句詩:拋卻自己無盡藏,沿門托缽做棄兒。
而此際正值世界遺產日鑼鼓喧天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