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人們對“高考經濟”的理性認識,往年高考經濟“老三樣”——專為考生靜心備考的“高考客房”、安神補腦的營養品、金榜題名后的謝師宴,今年漸漸失去以往的光鮮,一向善于把握“商機”的商家于是又推出“新產品”,諸如“高考心理按摩”、“高考興奮劑”、“仿真高考試題”、“高考網上咨詢”等,簡直出神入化,讓人眼花繚亂。
的確,面對“高考經濟”中唾手可得的紅利,有哪個商家不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于是,“高考經濟”的泡沫在往年越吹越大,在今年還想繼續吹大,各種千奇百怪的“創意”紛至沓來。
其實,大多數商家看重的是經濟效益,而不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的承受能力。“高考經濟”就像是寄生在“高考”這一特殊社會載體上的一顆顆毒瘤,即便其瘋狂而短暫的生命,也往往是靠吞噬考生身上的養分來維持的。
“高考經濟”中對考生正常的營養補充和心理輔導無可厚非,但是考前吸氧、考后擺宴,還有所謂的“高考興奮劑”,則完全是勞民傷財。對那些富有的考生家庭,花這點錢也許算不得什么。但中國的社會,中低收入家庭占絕大多數,則是不爭的事實。對這些家庭而言,“鐘點房”、“心理按摩”等消費,肯定遠遠超過承受能力。為什么我們一方面批評對孩子嬌生慣養的陋習,另一方面卻在為孩子創造奢華的條件?一方面都在呼吁減輕學生負擔,另一方面仍把高考炒到至高無上的地位?只因為攀比之風和媒體相助。為了孩子出人頭地,家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一擲千金。
我們應該讓“高考經濟”回歸理性,不應該把它的泡沫繼續吹大。同時,社會,特別是新聞媒介應該倡導文明風尚,不要刻意炒作“高考經濟”,防止相互攀比的畸形消費。
作為家長和學生,都能樹立起正確的消費觀,積極應對高考是應該的,但不要忘了自己的承受能力,千萬不要相互攀比,要認識到“高考經濟”是商家利用考生和家長的心理而制造出來的一種畸形消費,家長和考生應冷靜對待,更不要借此“腐敗”;作為學校,應該教育學生理性消費,并禁止教師參加“謝師宴”,一些教師在“謝師宴”上吃喝拿要,還有的借“謝師宴”大肆炫耀,到處拉“家教”、謀私利,這些都有損于學校的教學和形象;作為政府,要擔負起應有的責任,讓大多數家庭能承受得起教育消費,讓更多的學生接受高層次的教育,同時規范商家的經營行為,以免“毒害”社會風氣。
總之,以往推波助瀾“高考經濟”的“老三樣”,今年失去光彩,但是,商家們玩起的新“花樣”,再次考驗考生及其家長的理性。可千萬別再讓“高考經濟”剛破滅的泡沫再次吹大。(編輯:盛秀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