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滬杭磁懸浮談判陷入僵局 德方不愿轉讓技術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8日 07:20 中國消費網 | |||||||||
中德滬杭磁懸浮談判突遭寒流。 來自德國的消息稱,中德滬杭磁懸浮談判已進入微妙時刻,中國國家磁懸浮交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吳祥明在德國發表了觀點:“再不行這條線就不建了”。 6月6日晚,記者與同濟大學一位了解內情的專家取得聯系。同濟大學這位專家稱,
一是德國政府給予支持,成立合資企業經營,相關設備、零部件則要大部分在中國生產,德國生產的比例占10%。這是中方所希望的。“中國堅持設備、零部件大部分國產化的原因是——可以促進當地就業,增加GDP,為將來的技術轉讓創造條件,并可以大大降低建設成本。國產化率是外資企業與中國技術合作的硬指標。” 二是中方付費購買技術使用權,然后自行建造。這是德國更傾向的。 然而,雙方在兩種合作模式的選擇中利益點顯然各有訴求。 據上述專家披露,“德國政府在目前的談判中,不愿以轉讓技術為代價,換取滬杭磁懸浮的建造權。” 雖然國產化率是外資與中國技術合作的“硬指標”,但德國企業顯然并不情愿接受這一規定。設立在北京的中國德國商會辦事處的資料顯示,德國企業向其提供的清單中,對這種“被迫轉讓”規定的申訴列在首位。 合作的第二種模式,即付費使用磁懸浮技術則被中方否決,因為中方認為其開價過高。據披露,中方認為,德方的磁懸浮造價目前還有待進一步降低,因此拒絕了德方的開價。 “不是非建不可” 滬杭磁懸浮于今年3月通過國務院批準立項,當時媒體報道稱,該線全長175公里,工程概算350億元,時速450公里,2010年前建成。 這些信息公開后,有輿論認為,西門子、克虜伯手握一把好牌,其主要觀點為:其一,“十一五”規劃中已經立項,如果不上馬則會陷于被動;其二,滬杭磁懸浮是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一部分,會影響世博會全局。 6月7日,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基礎項目處副處長柴賢龍對此有不同看法。柴賢龍向本報表示,國務院3月批準立項的時候,批準的是滬杭磁懸浮交通項目建議書,是進入可行性研究階段,而決非外界所說的“開工階段”。“既然是可行性研究,就有可行、不可行兩種結果。” 柴賢龍是高級工程師,從1996年開始研究滬杭磁懸浮項目,今年3月份的立項建議書吸收了他的研究成果。他披露,滬杭磁懸浮并不是現實所急需,150元錢的單程票價并不是普通公眾能承受的,因此不會出現媒體渲染的滬杭“同城效應”。 柴解釋,“中國決定上磁懸浮更重要是基于謀求技術強國的戰略考慮。從戰略角度,理想的狀態是越早越好,但不是非建不可,并沒有開工的時間表。” 柴賢龍和上述同濟專家均證實,“國家發改委一位副主任曾在內部場合表示,滬杭磁懸浮并不一定非要在2010年上海世博會舉辦前建成”。 至于建造時間上,如果拖下去“并不一定對德國有利”。柴賢龍說,磁懸浮并沒有像渲染的那樣神秘,德國的優勢在于經歷幾十年的試驗,技術成熟、安全。而據柴介紹,浙江已有數家企業正在建設磁懸浮試驗線。 上述同濟專家則認為,即便不上磁懸浮,也還有兩套替代方案:一是建滬杭高速鐵路,32分鐘到達杭州,和磁懸浮的28分鐘相差無幾,但造價低很多;二是采用國產的磁懸浮技術,開始時速可達350公里,然后仿照現有鐵路提速的辦法,逐步提速至450公里/小時。(編輯:譚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