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29日,由美國新橋投資公司控股的深發展(000001),以十足的“勇氣”拿出股改“零對價”方案,開始了其對股改的“公然”挑戰。其洋股東視去年股改以來“10送3”的平均對價水平為無物,并且十分得意地將自己的股改方案冠以“創造性”方案。
“洋股東零對價惹爭議”、“別拿股權結構當幌子”、“深發展是否該被踢進三板”、“零對價忽悠誰”、“我們應當怎樣對付洋流氓”……零對價方案自一露面,就招來無
數的不滿與質疑。
“巨大的利益讓深發展的洋股東赤裸裸地挑戰極限。”分析人士指出。
■零對價理由的“兩頭堵”
此前方案一經透露,即遭到包括基金在內的廣大流通股股東的不滿和質疑。深發展董事長法蘭克·紐曼以媒體見面會的形式,開始其“循循善誘”的說服工作,“目前的股改方案是唯一現實、理性的方案,流通股股東更多對價的希望,如同我希望坐直升機去上班一樣不現實”。
為什么不現實,不理性?深發展大股東的主要理由有二:首先,非流通股股東持股72%,第一大股東新橋持股比例僅為17.89%,如果每10股獲送2股,非流通股股東的送出率將高達50%。
其次,深發展的第一大股東是一家美國投資公司,這是一家對其持有人負有信托義務的基金,按照美國法律,不允許其將權益無償給予他人。
深發展洋股東“零對價”的理由十分“充分”,而且“兩頭堵”。如果流通股股東針對“理由一”說,洋股東持股比例小,但可以送權證或現金,這時還有“理由二”,即美國法律禁止這樣做。
■“深發展”到底該值多少?
先不討論法律問題,想搞清楚事件本質應該先搞清價值問題———“深發展”就值“零對價”嗎?如果不是,“深發展”到底該值多少?
想搞清深發展的價值,就得先搞清銀行股的價值究竟多大。
在目前正在進行的廣東發展銀行競購戰中,據媒體報道花旗集團聯合其中方合作伙伴,出價241億元參加競購;而廣發行是全國性商業銀行中質量最差的一個,深發展的資產質量與其相比要好得多,潛在風險更小。
參照廣發行的估值,業內人士認為,深發展的并購價值應當遠高于300億,每股價值應在15元以上。而事實上,美國新橋2004年是以12.53億元的價格獲得深發展的控股地位的。
■“大便宜”成為拒付對價的說辭
12.53億元,讓美國新橋撿了個大便宜,現在卻成為某些人為深發展“零對價”方案進行辯護的理由。“新橋以12.53億元,溢價60%的價格控制了深發展17.89%股權”。這個“溢價”乍一看,還能讓股民對其心生同情,但卻被專業人士指為“最具欺騙性”。
有專家指出,銀行是一個典型的資產擴張型企業,它賴以盈利的主體是資本充足率約束下的經營性資產,而不是所謂的凈資產,所以在國際上銀行股定價從來沒有以凈資產為基礎定價一說。
付出相對于凈資產的“溢價”,事實上卻讓美國新橋獲得了超額的利益。也可以說,中國股市的股權分置,讓新橋獲得了超額利益;因為股權分置使“賤賣”非流通股成為可能(姑且不說交易中有無尋租問題)。
現在,深發展“零對價”方案的本質,就是新橋這個股權分置的受益者,拒絕為解決股權分置付出應該付的代價。
“新橋說,按照美國法律不允許其將權益無償給予他人,那么廣大流通股股東可以按照中國人的‘規矩’,投票否決它!”有投資者表示。
新聞內存
深發展股改方案要點
“在股權分置改革實施后首個交易日起12個月內最后60個交易日內,如果這60個交易日股票收盤價的算術平均價低于5.25元,則實施最高10派0.48元的分紅。此外,如果上述日期內股票收盤價的算術平均價高于10.75元,也實施最高10派0.48元的分紅。”
分析人士表示,未來一年內,如果深發展股價在5.25元至10.75元區間運行(可能性很大),現有非流通股股東將以“零對價”獲得流通權。(編輯:王彥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