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非遺名錄公布 北京申報非遺項目過半落選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2日 09:52 中國消費網 | |||||||||
文化部昨日正式公布了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北京有13個項目入選。其中,北京自己申報的21個項目中,有9項入選,京西古幡樂等12個項目落選。 專家爭議致京西古幡樂落選 北京入選項目有智化寺京音樂、昆曲、天橋中幡、象牙雕刻、“聚元號”弓箭制作
其中,昆曲和京劇由文化部直接指定,而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和同仁堂中醫藥文化是國家部委推薦項目。 相比最初的公示名單,最后的入選項目多出5項,有關負責人稱,廠甸廟會、京西太平鼓、北京抖空竹、雕漆工藝、同仁堂中醫藥文化5項,是在公示后根據專家的建議列入的。 京西古幡樂2004年就被文化部列為第二批搶救民間文化遺產的工程。此番落選,據北京群眾藝術館副館長石振懷透露,并不意味著這一歷史悠久的民間藝術價值不夠高,可能是一些專家在論證審批時有不同看法。 此前,據文化部部長孫家正介紹,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為518項,分為民間文學、音樂、舞蹈、戲劇、曲藝、雜技與競技、美術、手工技藝、傳統醫藥和民俗共10大類。格薩(斯)爾、梁祝傳說、東北二人轉、徽州三雕、針灸等都進入了首批國家名錄。 全市普查民間老藝人 石振懷透露,目前有關部委正就入選國家名錄項目的監管辦法征求意見,預計很快就會出臺,同時,文化部也鼓勵各地收集實物材料,建設民俗、非物質文化遺產方面的博物館和資料文獻收集中心。 北京市文化局助理巡視員阮蘭玉介紹,市文化局目前正在對民間藝術以及老藝人進行普查,將出臺扶植政策,比如在學校開設民間藝術的課程或者建立傳承基地。目前,東城區和門頭溝等地已開始類似工作。 (編輯:劉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