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5月31日電 5月25日,從全省老齡工作會議上傳來信息,浙江要力推“以房養老”的新型養老模式。通俗地說,就是老年人在晚年將自己的房產抵押給銀行而獲取流動現金,而貸款者在老人搬出房子或是過世后再將房產收回的一種金融手段。
據《今日早報》報道,這種新型的養老模式提出后,很快引發了人們熱烈的討論,很多年輕人非常贊同這種養老模式。但由于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大多數老年人還難以接受把房
子抵押出去,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相關部門的負責人表示:“以房養老”是大勢所趨,但短期內難有實現的可能性。
用銀行的錢來安度晚年
5月初,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在浙江首次提出了“以房養老”的概念,很快引發了很多人的討論。
所謂的“以房養老”,通俗地說就是指老人把已還清貸款的產權房抵押給銀行,銀行付給老人一定金額的“養老金”,老人在世時,擁有對房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在老人過世以后,銀行收回房子,房產歸銀行所有。
以房養老又叫“倒按揭”,在銀行界的正規叫法為“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年輕時按揭買房,年老時以房換錢,目的是為了養老。
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有關負責人介紹,以房養老這種養老模式,在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比較普遍,但是,在國內還是個新鮮事物,上海、北京等經濟發達的城市早先提出了這個設想,并已進行了試點。
而據了解,浙江進入人口老齡化比全國平均提前了15年,80歲以上高齡老人已達88.74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13.59%,其中絕大部分需要不同程度的護理。“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單靠養兒防老已不太現實,因此,未來我們將積極探索‘以房養老’的模式。”省老齡委有關負責人說。
具體方案目前尚無定論
由于目前還是個設想,對于以房養老具體怎么實施,銀行方面認為,目前國際上使用的倒按揭模式有好多種,如果我們真的要實施,也會有很多種可能。
比如,以房養老在實施過程中,可能是老人將抵押房子后的錢一次性提取,也可能是按月提取;老人過世后,可能是將剩余值(房價減去已支付的養老金總額)交給繼承人,也可能不交。還有一種可行的方案是將設定一個提取養老金的假定年齡,比如設定老人的壽命為90歲,那個老人在90歲之前都可以拿到由房屋抵押帶來的養老金;如果老人90歲以前過世,剩余的錢將交給老人繼承人;如果老人到90歲還健在,那么,他將繼續擁有對房子的使用權和所有權,但沒有養老金可以拿了。
但銀行方面也表示,這些都只是設想,具體會采取哪個方案,還要經過認真地調查和論證,需由專門的產品設計部門量身定制,爭取找到一個對老人和銀行雙方都有利的方案。
據了解,目前國際通行的倒按揭模式分兩種:一種是美國模式,允許年紀在62歲以上的老年人申請將房產凈值轉換成現金,具體金額視申請人的年齡、利率水平、所選擇的貸款方案種類、房產價值等情況而定,并且能免稅。至于現金支付方式可以是一次性提取,也可以按月領取。房主在世時,將一直享有房屋的所有權。而另一種是新加坡模式,其放貸對象為60歲以上的老年人,房子則抵押給有政府背景的公益性機構,由公益性機構一次性或分期支付養老金,老人過世時產權由這些機構處置,其“剩余值”交給其繼承人。
“租房養老”已被普遍運用
雖然銀行意義上倒按揭模式的以房養老還沒有實施,但是,另一種靠房子養老的模式在杭城卻早已司空見怪,那就是租房養老。
杭州市上塘鎮敬老院院長李青告訴記者,在他們院里有不少老人,就把自己住的房子租給別人,用這個租金作為自己的養老費。在采訪中,記者也發現,不少老人把房子出租給別人,自己住在子女家里或者敬老院里,現在杭州市區出租一個房子也能得到不少租金,這一養老模式也被不少老人認可了。
租房養老得到的租金比較多,同時也不需要把房屋抵押,但是,老人失去了房屋的居住權,而且,把房子出租也是有一定風險的,但把房子抵押掉就沒有什么風險。一些社會學專家認為,以房養老,終究會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
實行以房養老銀行有一定風險
“如果推出以房養老這個產品的話,銀行的風險是比較大的。”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宣傳部副部長周波對記者說。
周波認為,從目前來看,風險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房子價格的走勢有不確定性,另一個是老人的壽命也存在很大的變數。
現在房子的價格每年都有上漲,但誰也不能確定很多年以后會怎么樣。而銀行和老人簽定的協議往往是固定的,比如銀行每個月給老人固定數目的養老金,這樣銀行就要承擔房價可能下跌的風險。另外,現在老人的壽命差距可達好幾十年,銀行無法預知什么時候可以收回房子,這部分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
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有關工作人員認為,在推出以房養老這個產品后,也可能會出現這樣一些人,他們購買老人抵押給銀行的房子,雖然,這種房子由于存在著入住時間的不確定性,價格可能會便宜一些。但是,可想而知,購買的人肯定會非常少,因為如果他看中一個70歲老人抵押給銀行的房子,那個老人活了90多歲,他可能就要等20多年。很少有人能經得起這么長時間的等待。
傳給子女是絕大多數老人的首選
“雖然存在著一定的風險,但是,目前阻礙這個產品實施的,還是人的觀念。”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有關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說。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杭州分行私人金融顧問裘完州認為,他們現在暫時還不考慮推出以房養老業務,從銀行方面來講,實行倒按揭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包括房產價值評估、土地使用年限等。但最重要的是,如果現在推出,業務量肯定不會大,這個業務和普通老百姓的觀念有差距,年紀大的人更難以接受。
現在,大多數老人都秉承著去世后把房子繼承給子女的觀念,杭州市上塘鎮敬老院的院長李青就“以房養老”一事對當地的老人進行了一項調查,在有房子的12位老人中,有8位表示“以房養老”不可理解,只有4位表示在子女不孝的前提下,會考慮把房子抵押給銀行。
今年76歲的張根發老人對記者說:“如果兒子對我孝順,我的房子肯定會留給他,除非兒子不孝,不想贍養我,我才會想到把房子賣掉或抵押掉,作為對不孝兒女的懲罰。”
而74歲的李老太認為,無論孩子孝不孝,房子都是要給他的。“畢竟是我的孩子,不給他給誰啊?再說現在的房價又這么高。”
也有一些老人擔心,真的把房子抵押出去了,子女會對他們更加冷漠。家住杭州朝暉街道的胡老太說:“我現在有套房子,兩個兒子還對我稍微好一點,想著我以后的房子能夠傳給他們,要是我房子抵押掉了,他們怕是要跟我翻臉了!”
在記者就“以房養老”一事采訪的眾多老人中,只有一位表示這是個挺不錯的辦法,他是現住在杭州市上塘鎮敬老院的69歲的許老先生,許先生覺得把房子抵押出去養老,是一種不連累子女的“自食其力”的辦法,“這樣可以保持我的尊嚴!”
“以房養老”是大勢所趨
相比老年人的不可理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以房養老這個設想表示出了相當的興趣。
浙江在線最近對人們如何看待“以房養老”進行了一項調查,到5月30日為止,162名被調查者中,59.02%的被調查者表示贊同“以房養老”,60.81%的被調查者愿意嘗試“以房養老”。
這些被調查者中,81.87%年齡在60歲以下,60%以上受過高等教育,超過90%的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
在杭州市區一家公司工作的39歲的呂鋒先生,向記者拋出了他的“養房子勝于養兒子”的說法:“我現在的房子每個月要交2000多元的按揭款,我退休以后收入肯定沒現在這么多,我把房子抵押給銀行,加上退休金,照樣可以過很不錯的生活,更重要的是,養房子的風險比養個兒子小多了!”
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有關業務負責人對記者說,由于人們的觀念等原因,最近五年內很難把這個業務推廣普及,他們將推廣這個產品的目標人群定為現在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中青年人群,等他們老了以后,或許會接受這種養老方式。
雖然說不少年輕人開始接受以房養老這種養老方式,但是,對于大多數年輕人來說,把房子傳給子女仍然是他們的首選。調查中,56.20%的受調查者認為要把房子留給子女,33.54%的被調查者表示要靠子女養老。相對于以房養老,儲蓄養老被更多的人接受,65.35%的被調查者表示會儲蓄養老,而70%以上的被調查者認為,儲蓄10萬元以上的錢用于養老。
“任何一種新生事物,總要經過人們長時間的認識和接受過程,當初推出住房按揭的時候,很多人也不理解,從設想到成熟,花了很長時間。現在,大部分買房子的城市人都已經接受了住房按揭。而像倒按揭這樣以房養老的模式,對人們的傳統觀念沖擊更大,要被大多數人接受,肯定也要不少時間的。”中國農業銀行浙江省分行有關業務負責人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