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迎來久違的瘋牛 誰在扯動牛鼻子?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3日 11:02 中國消費網 | |||||||||
最近,有這樣一個故事在流傳,說一個股民去擦鞋,人家擦鞋的師傅求他推薦股票,這個股民隨口說,你還是干自己老本行,買青島雙星吧;之后又去搓澡,搓澡工也讓他推薦股票,他一想,那你就藍星清洗吧;洗完澡去吃飯,服務員也找他推薦股票,他說那就第一食品吧。誰知沒兩天一看,這些股票全都漲停了。信口胡說的股票,都能紛紛撞向漲停板,最近,股市就是這么瘋狂。
五一之后,股市迎來久違的瘋牛,也許是壓抑太久,也許是這頭瘋牛有點陌生,一連串的問號拋向市場,為什么上漲?是不是已經見頂了?現在進入牛市了嗎?如果在以往,許多權威人士或活躍分子都會見仁見智地明確觀點和立場,但今天,盡管每天超過4萬的新開戶量,500萬資金的投資者被轟出大戶市,盡管兩市的日成交量超過了700億,出現了10天上漲106%的大牛股,我們喜笑顏開盼到了解套和賺錢的日子,但畢竟還有股票在持續下跌,還有股民在繼續賠錢。 各方市場人士也是出言謹慎,立場不清,令人無法確定眼前出現的瘋牛是真牛還是假牛。 為什么暴漲,不知道,許多十年如一日研究股市的專家都被漲得大跌眼鏡。非要找個理由,近有人民幣升值加速,遠有“金磚四國”俄羅斯、印度和巴西的股市都在漲,唯有中國沒動靜,還有國際有色金屬和能源價格暴漲,引發了相關板塊的聯動。但這些消息都不再是令人激動的新聞,作為股市上漲動力有些牽強。 誰是發動者,不知道。進入機構為王的價值投資時代已有三四年光景,機構是市場的掌舵者,是股指漲跌的引導者,但在前兩年,基金和券商的成績著實讓人失望,他們能傷痕累累的拉動一頭瘋牛? 稍稍計算一下市場資金構成,會發現市場最忙碌和最財大氣粗的身影。 市場公開數據顯示,開放式基金在場內的資金在6000億至7000億,屬于第一機構大戶,券商資金,社保基金的規模加起來不足1000億,QFII的額度在100億,保險資金的量更少,就算這些資金全部參與交易,也超不過8000億,而二級市場的流通市值在1.4萬億左右, 剩余的將近一半資金從何而來?有人說,每次暴漲中都會有從銀行流出的灰色資金,統統歸入到游資或私募基金,這些資金的規模很難估計,曾有說法是私募部分大約在7000億,絕大部分則是灰色資金,它們“量大膽大”,或者跟著基金推波助瀾,或者擅自投機搗亂,讓人很難辨識市場真正的動向。這似乎也是難以判斷真牛假牛的一個因素。 誰在賺錢?這個問題不太難。每天扶搖直上的基金凈值告訴大家,基金成為了最大贏家。基金不僅成為廣大散戶堅決擁躉的精神領袖,也成為券商等機構操作的指南。 其實,各家基金也有他們的引路人,那就是規模并不大的QFII,在政策市越發弱化的今天,QFII的優勢充分展示,他們對于市場聯動的把握,對于大資金的運作都是駕輕就熟,創造第一支超2元的上投摩根基金就被稱為“QFII基金”。QFII的操作特點是什么,不怕暴漲,不盯個股,行情一變思路就變。也就是說,人家不會殫精竭慮地分析是真牛還是假牛,只是順勢而為。 我們都清晰地記得牛市狀態,牛市要堅決買入,每次下跌都是買入的機會,套住了,但輸時間不輸錢。現在,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的樂觀和勇氣。一位朋友這樣講,不管價值投資的風格如何改變,所謂真金不怕火煉,真牛不怕發行,重開IPO后的市場走向是否還能如此生猛須待關注。(編輯:王彥艷) |